管理沟通案例西藏解放第一村:老人讲述70年幸福嬗变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26 13:01:14
分享:

绛红色的木头房子,窗棂画满窗花,弯曲的村庄小道,房舍错落有致,屋前房后,大丽花、向日葵盛放,阳台上村民们悠闲地喝着茶,小孩笑着相互追赶嬉戏,牛羊在墙根打着盹,眼前的岗托村一片诗情画意。

岗托村坐落于“藏东明珠”昌都市江达县,是西藏解放第一村。1950年,西藏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高高飘扬。也在这一年,昌都解放。

70岁的普巴祖辈放牧务农。年轻时,因为儿子要上学,他开始走出家门做生意,挣学费,“不像现在,孩子读书全免费”。

他介绍,昌都解放后,村民从山上搬下来,还分得牲畜、土地,“那时候村里有10户,现在有200户,人口增加了不少。”

岗托村地处偏僻,很长一段时间,村里用煤油灯照明。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有了第一座水电站,村民们用上电灯,不过只能间断供电。

10年前,岗托村通了国家大电网。普巴介绍:“村民们家家户户买家电,有些人口多的家庭一次性添三四台电视机。”

他说,岗托村所在的江达县与青海、四川相邻,凭着地理优势,岗托人大多数很会做生意,也会出去务工,有些还靠着政府扶持开起了家庭旅馆,吃上了“旅游饭”。

63岁的贡松格来与普巴同村,祖辈世居在此,上世纪70年代初,他做起了运输生意,从农民成为货车司机,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藏路况颇差,有些地方甚至无路可言。从岗托村到拉萨,贡松格来要开七八天的车,“一般走西藏北线那曲会顺利些,如果遇上大雪、塌方泥石流,走10多天也很正常”。

做运输的数十年,贡松格来换了7辆车,经历了藏东乃至西藏交通从无路到土路,再到公路的变化,小小车厢里的货物从木材砖茶到水泥建材,再到挂面牛奶,见证着人们幸福生活的变化。“现在,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他说。

四五年前,贡松格来退休。他的四个儿女都在拉萨经商,所以一年中9个月跟着儿女在拉萨生活,其余时间在老家。虽然可以坐飞机来往,贡松格来还是愿意开着“老伙伴”皮卡车去拉萨,“现在路况很好,1000多公里的路程,我一天半就能到”。

如贡松格来所言,昌都解放70年来交通发展迅速,公路里程呈倍速增长,目前全市138个乡镇、1142个行政村通达率均为100%。贡松格来期望未来几年,昌都交通能再提速,打通隧道,修更多高等级公路。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