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医学上,对于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往往并不理想,即难以达到临床治愈,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对其进行改善。很多乙肝患者听说过临床治愈,但暂时不适合临床治愈,也不急于转阴。
临床治愈取得新进展,乙肝表面抗原消失,肝功能持续改善
临床治愈后,患者可显示乙肝表面抗原连续两个月定量区间低于0.05,符合临床治愈标准,患者可选择停药。同时停药后6个月内复查各项指标,看是否复发。临床治愈的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大多数为年轻患者,说明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越短,自身免疫越完善。
这样的年轻患者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后,免疫系统更快地被干扰素刺激,引发乙肝病毒的消除,即免疫反应更强,也为患者提供了临床治愈依据。医学上,E抗原和乙肝DNA转阴为乙肝病毒耐药后的康复表现。如今,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抗病毒药物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为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标志之一是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在权威的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部分符合此临床治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实现表面抗原消失,肝功能转氨酶等指标恢复,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这些都表明,经过标准抗病毒治疗后,适合临床治愈的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组织中不断改善,各项指标不断恢复。
此外,医学界也发现了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一些缺陷。比如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使用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后,近7%的肝炎在5年内持续进展,并伴有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癌发病率相比,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后肝癌发病率明显下降。即使有肝硬化的迹象,也只有少数会发展成肝癌。
因此,范晓卫生提醒,上述适合临床治愈的乙肝患者和其他类型的乙肝患者应及时询问临床医生适用的临床治愈标准。除了了解核苷酸类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外,还要充分了解长效干扰素的治疗,可以促进乙肝表面抗原的阴性转化,达到临床治愈,对乙肝的未来方向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