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照分离是什么意思 《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是什么内容?证照分离是什么意思??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2 07:24:23
分享:

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推进我国“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要坚持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导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分散、整合、优化服务,落实“两权分离”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改革审批方式,精简涉案企业证照,加强事后综合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进一步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测的市场准入。从2018年11月10日起,全国首批106项企业行政审批项目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转备案、落实通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实施。

《通知》明确规定了改革的重点内容。首先,明确改革模式。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涉及的企业行政审批项目中,有民营出入境中介机构资质等两项,市场主体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可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有一个行政许可,市场主体提交备案材料后,方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电影放映单位设立审批等19项。有关部门承诺申请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的,当场办理审批;有80多家外商投资旅行社的营业执照,以优化准入服务。针对市场参与者关心的痛点和难点,精简审批材料,提高注册审批效率。二是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有效区分“牌照”和“牌照”的作用,让更多的市场主体用牌照经营,努力解决“无商可进”的问题,真正实现市场主体“一牌照一码取天下”。第三,加强事后监管。加快建立以信息收集和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开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新体系。执行“谁审批,谁监督,谁负责,谁监督”的原则,避免监督空。建立全国统一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和制度规范,探索建立监管绩效标准。第四,加快信息收集和共享。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实现市场主体基础信息、相关信用信息和违法信息的收集、共享和业务协同。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加强统筹规划,层层负责,积极稳妥推进“两证分离”改革。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改革问题,细化改革措施和事后监督措施,并于2018年11月10日前向社会公布具体措施。

许可证分离是什么意思?

随着分权的推进和深化,企业家在办理工商登记时遇到的手续和流程越来越简化,这是制度的完善,也是一大福音。最近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些关于证照的术语,比如先证后证,先证后证,三证合一,一证一码,证照分离等。那么这种“许可分离”和“先许可后许可”是什么呢?

所谓“许可证”是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证书”是指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过去我们一直是“先认证后许可”,即先办理相应的营业执照,再领取营业执照。而“先照证”正好相反。

比如需要在上海开一家注册公司名称为某餐饮公司的餐厅。但在注册经营时,需要先办理两个证照,即去卫生局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只有拿到这两个牌照后,你才能申请营业执照,这非常耗时,会给我们的业务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证照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从原来的“先证照后证照”变成现在的“先证照后证照”,把很多前置审批变成后置审批。这意味着如果想开餐厅,可以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办理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这样会大大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效率。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比如企业能否拿到营业执照,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拿到。这个判断和预期不一定清楚。

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访问上海自贸区时,上海为总理准备了几份PPT,介绍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深化“先证后证”的改革”。

这个PPT说上海已经全面梳理了审批项目。目前,136项审批事项已纳入改革试点范围,分为五类:

1.加强准入管理(34项):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事项

2.取消审批(13项):企业生产经营不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审批和备案(18项):未经政府部门同意,不得开展经营活动

4.告知承诺制(26项):管理要求和条件明确,企业可以自行判断并承诺遵守

5.提高透明度和可预见性(45项):不能取消、不能更改记录、不能告知承诺事项

这里对“许可分离”没有具体的定义,但我们从政策上推测,所谓“许可分离”是指“许可”和“执照”的独立性,即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是独立的、分离的,可以先许可后先许可,没有强制令让他们先办理。政策正在调整完善,自贸区目前正在试点。因此,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需要一段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多地关注最新的时事,获得第一手信息。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