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和主观的区别 判断:主观与客观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7 16:43:06
分享:

首先就是,何为判断?判断一般来说就是概念的判断,或者条件的判断,就是有了一个概念,然后对某个客观存在物进行判断是否是这个概念外延中的一个。比如水果这个概念,然后判断某个物体是否是水果。也或者说,是有了几个条件标准,然后对某个存在物进行判断,是否符合这几个条件标准。其实这几个条件构筑的就是一个概念,就是有的概念有一个本质属性,有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一个系统,由着几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构筑而成。这时候的判断,就是必须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的判断,几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判断,本质上就是对概念的判断。

主观,就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映射,但是这个映射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合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射,一类是不符合的。这里的主观指的是,与客观存在有偏差的不符合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射,而客观指的是与客观存在相吻合的,符合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射。比如说,一个目标,然后一个方法。主观就是头脑中的那个方法之路思想并不符合这个客观存在的通往这个目标的客观存在之路,而客观指的是符合这个客观存在之路的方法映射。而这个映射就是分为之前文章论证过的三类映射:感性存在的感性映射,理性存在的理性映射,心性存在的心性映射。因着不同的客观存在方式,有着不同的到我们大脑这面镜子的映射渠道。

何为主观意志,主观自我,主观意愿?主观意志指的是自己想是什么就是什么,认为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不是真正从客观实际出发,搜集客观实际感性材料问心,问脑,进行逻辑思维思考或者内心心灵感知。人的意识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只有一个,而人的这个意识反映可能会有千千万万,主观意志也是这不符合客观存在的千千万万的映射中的一种,它本身是一种错误的反映,一种错误的认识。它源于对客观实际不假思索,不加考察,源于自我强烈的主观认为,我认为怎么样怎么样,是从自身主观出发去硬按在客观存在上的,而不是从客观存在出发,去进行判断认知。比如说,眼前的一个苹果,应该首先看一下,然后得出结论是一个苹果,而主观意志是,不从眼前的这个客观存在出发,而是从主观意志出发,我认为是一个桃子。这种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的主观意志我认为往往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就是真正要从客观实际本身出发,考察客观实际然后对照概念内涵,看是否符合某个概念的内涵,符合则是,不符合则不是,而不是主观不假思索,不加考察就认定为是。进一步,从主观意志出发的基于一个错误的概念判断进行推理,自然就会导致错误,导致实践的失败。客观与主观的区别就在于,出发点在哪儿,从哪儿出发的问题,客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去调查研究,搜集感性材料,然后交给内心或者大脑去根据既定的概念内涵感知判断,而主观是从自己的主观思想出发,首先就是心里已经认为是怎么样了。而遮住了自己的双眼,不去看客观实际情况。

主观自我的对立面就是客观无为。客观就是,比如你有一个目标,然后有一个达成这个目标的正确的方法,客观就是严格遵循这个方法的每一步去做,主观就是在至少一步上不执行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认为去做。也就是说,做这个问题上的主观还是客观,客观首先是要有一个客观标准的,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客观标准就谈不上客观了。有了这样的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的标准,那么照着做就是客观,反之,不这样去做就是主观。在这篇文章里主观是这么定义的。只有客观遵循方法要求去做,之前文章中论证过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客观遵循客观规矩,才能够达成既定之目标。而主观的恣意妄为,势必距离目标愈行愈远。

不要主观认为是就是是,范围在哪儿就是在那儿,而是根据客观事物性质不同的所属,属于心的,问心,心无感则不是,不要强认定为是。比如说,看一个人能不能做朋友,就是打眼一看,问一下下,心如果觉得不行,那就不是,不要心都告诉你不是了,你还主观意愿认为是,凑合着是吧,不能这样,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能凑合。

不要主观认为是就是是,属于脑的要问脑,脑袋说是就是是,说不是就是不是,比如计算一道数学选择题,不要主观感觉是哪个选项,而是具体算一下是哪个选项,算出来是哪个就是哪个,不要主观意愿认为如何如何如何,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

不要主观认为是就是是,属于眼的问题,要问眼,眼说是就是是,说不是就是不是,比如小明找小红,不能闭着眼主观认为是就是是,而是眼睛看一下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

总之,闭着眼不问脑不问心不走心的主观意愿害死人,不要主观自我认为认为划定范围啦。属于心的要问心,心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比如找对象,对对方心中有感觉那就是合适,没感觉不要强硬去结合,不会幸福的。属于脑的要问脑,比如考试做选择题,不要主观意愿瞎蒙,要一点点计算。属于眼的问眼,分别事物就是要看一下,不要闭着眼瞎蒙。

再比如说,一个事物寿命开始点和结束点分别在什么地方,要真正问心,或者问脑,一下,在哪儿就是在哪儿,不能主观意愿认定在哪儿。

主观意志,主观认为,不问心,不问脑,不问眼,拍脑袋闭着眼睛不走心主观认为自我是最害人的。自我就是主观认为,主观脾气,主观情绪等,总之就是主观感觉猜测是最害人的。

《道德经》上要求的无我不自我,就是说的不要主观认为怎么样,而是要该问心的问心,该问脑的问脑,该问眼的问眼。

主观自我就是自己认为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比如说,某个角度是多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角度仪量一下,然后问一下眼睛是多少度,但是主观自我是,不用问眼睛,闭着眼随便就说多少度多少度。比如17+45=?,应该是大脑计算一下,然后问一下大脑答案是多少,主观自我就是不用,啥都不用问,我就认为答案是103,比如我对这项工作有没有兴趣感觉,正确的做法是,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想做吗?而不是说,不用,不用问,做就行。只有该问心的问心,该问脑的问脑,该问眼的问眼才不会出错,而自我主观将铸成大错。

自我就是自认为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而不是去探求认识其中真正的因果关系,而探求认识这个真正的因果关系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认识,之前论述过了,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心性认识,就看需要哪个认识了。比如小明自认为自己能够考上清华大学,也不去具体理性分析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全国的排名情况。比如小刚自认为自己很厉害,闭着眼说自己很厉害,也不具体认识一下自己。比如小红认为我只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我就能够考试考好,也不真正分析一下,自己学的怎么样,心态再好也考不好。

自我,主观自我,就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主观认为。也就是自以为是其实基本都不是。人会有会得出两大错误观点,一是主观认为的, 二是根据错误前提和推理过程推出来的,或者毫无因果关系的这么一个推理推出来的错误结论。

凡事都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客观上怎么样,那就是怎么样,客观上比如说中国领土的范围界限在哪里,那就是在哪里,不能胡乱去划定范围,主观认为怎么划定就怎么划定。且有科学依据,这个依据可以是感性认识获得的,可以是理性认识获得的,可以是心性认识获得的,总之是要有依据,而且必须是科学正确的依据。不能够主观认为,凭空想象。

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经常性的从自身主观出发,主观认为我是对的,结果实践失败,实践证明最初的想法是错误的,不符合达成既定目标的方法的这个客观实际的,意思就是说,还是之前的方法--目标论,就是说我有一个既定的目标,然后我认为某个方法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于是我根据这个方法去做了,结果没有达成这个目标,那么就是我们的意识反映不符合达成这个目标的方法路径。这是一点,第二点是,有了一个客观的正确的方法路径映射了,但是,在应用上,对其中具体的概念判断上犯错了,犯了主观意志的错误了。比如说,猎人有一个打猎的方法了,他的目标是打到猎物,方法是用他捕猎的夹子,出现兔子则夹,出现其他猎物不要夹,因为夹子太小,结果出现一个猎物,他不假思索,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搜集感性材料进而进行理性或者心性判断直接认为是一只兔子,于是上夹子,其实真实情况是一只老虎,结果损失了夹子,还没有捕捉到猎物,目标失败。方法是正确的了,不按照既定的方法来,都是主观自我惹的祸。按照客观方法来,指的是每一步每一点都卡在方法之路上,包括其中一个基础的概念判断,比如兔子的判断。

如何做到不自我?进山问猎人,就会不自我。遇到一个概念该问心的问心,该问脑的问脑,该问眼的问眼就不会自我。

主观意志的形式有很多,赌博是一种最为强烈的主观意志,另外的形式就是如上面所说,虽然有了一个客观的概念依据,但是不从客观实际情况去出发判断客观存在是否符合概念内涵要求,主观就认为符合。不判断哪一块符合,主观就认为这一块符合。凡判断都应该要有一个客观依据,这个客观依据就是已经找出来的某个概念,然后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主观意愿出发,判断客观存在是否符合这个概念的内涵,符合则是,不符合则不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其中概念有三类存在形式,分别即理性概念,心性概念,感性概念。

主观认为,往往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合的,只有客观分析才能够符合客观事实,何为客观分析?就是三问,要么问脑,要么问心,要么问眼,就看这个客观存在是一个理性存在,心性存在还是一种感性存在,哪个存在就对应问哪一个。比如说,眼前的一个物体,如何判断它是否是一个苹果?那么就不能去主观认为,而是真切眼睛看一下,问眼,看完以后,然后跟苹果概念对照一下,如果符合苹果概念,那么就是苹果,如果不符合则不是。如果看也不看,研究也不研究,只是主观我认为是,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错误,认为的可能并不属实。如果对一个客观存在由于主观认为做出错误的概念判断,那么后面的推理与实践就会遭受巨大挫折。比如说,一块石头,我认为是苹果,于是推出可以吃,于是去吃,那么就很糟糕。因为,比如说,你有一个客观方法通往你的目标的那条路的这么一个主观映射),然后呢,如果严格遵循这个客观方法,那么此时就是你的主观想法符合客观实际,然后主观行为在客观实际上,那么整个过程走完,最后就达成了你的目标。但是如果你不遵循这条路,就是那么胡乱去走一条路,那么就可能或者说一般到达不了,这里"一般"指的概率不是50%而是99%。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主观就是与客观实际偏离的意识映射,而客观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意识映射。然后,如果这种偏离客观实际的主观映射,去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就不能够在道上,在路上,在方法这条无形的道路上,那么就达不成目标,而如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直接映射的这个通往客观目标的客观无形方法之路的映射,然后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最后就达成目标,获得自己想要的。

这里的主观指的是,人的主观思想认识,来自于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射。

分为两种,一种是符合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射,另外一种是不符合的,符合的称之为客观,不符合的称之为主观,其实这样并不是很好。主观就是指从自身出发,客观指的是从客观存在出发。出发点不一样。然后得到的这个映射就不一样,客观映射来的内容符合存在,主观映射来的内容不符合。主观就是出发点是大脑,从大脑出发去映射客观存在,得到的内容往往不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就是从客观存在本身出发,经由眼睛直射进大脑映射,往往符合客观存在。区别在于出发点。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映射一个正确的内容。所以,主观是不可取的。应该是从客观存在到大脑,而不是从大脑到大脑。主观就是,比如有一个客观标准了,然后对一个客观存在进行判断是否符合这个客观标准,是否是这个概念,不经由对客观存在物的细致调查研究,然后将映射的客观存在物问心问脑,对照客观标准,而是主观认为符合。问脑,指的是这个标准是一个理性存在概念,问心,就是在这个标准是一个心性存在概念的前提下。所以就是说,判断就是说,如果一个概念是一个理性概念,那么这个概念标准就在心灵里,那么就对客观存在物的概念属性映射进心灵里进行对照,而不是没经过这个对照就认为是或者不是。对照完了,然后再给结论,是还是不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理性概念亦是如此。比如说,梨子是不是酸的,不是主观去认为是酸的或者不是酸的,而是要具体咬一口,品尝一下,然后把这个味道跟酸这个味道对照一下,如果吻合,则是酸的,如果不吻合则不是酸的。然后给出判断。而不是说从主观出发,拍脑袋,是酸的或者不是酸的,这样给出判断。当然前提需要有酸这个概念了,然后去从客观映射提取信息然后进行比对。这是唯一正确的思维判断方式,即重复一遍,即首先有一个概念了,然后对某个物体进行是与否的判断就是,从客观存在物出发,提取相关概念本质属性信息,然后与这个概念本质属性进行对照,吻合则是,不吻合则不是,而不是说从大脑主观出发,去认为是或者不是。即首先定义清楚了某个概念,然后以后进行判断的时候,就是根据这个途径方向方法步骤进行判断。

对于概念的判断,就是如此这般,就是首先明确和定义正确一个概念,这是一个衡量标准,然后明确这个概念是一个心性概念还是一个理性概念,感性概念。然后对于客观存在物是否是这个这个概念外延的判断的时候,就是从客观存在物本身出发,用眼睛等感官摄取客观存在信息投射进相关概念存在部位进行对比比照,符合则是不符合则不是。而不是说从主观大脑出发,也不从客观存在物出发,认为符合或者认为不符合。不要拍脑袋进行判断,而是首先在有了明确正确概念前提之下,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搜集信息,然后输入大脑相关区域,对照概念,做出判断。不要主观认为怎么样怎么样,而是客观判断是不是。

这就是明确定义清楚了概念基础之上,关于概念判断的两条路径问题,一条为主观路径,一条是客观路径,两条路径是重合的,唯一的区别在于路径的起点和终点,正好相反的,路径的走向方向正好相反的。主观判断完全错误,客观判断路径唯一正确。这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理论,因为它关乎后面的推理,当然最为基础的一点是对概念的准确定义。即,概念-->判断-->推理。首先有概念,然后做判断,最后再推理,最最后就得出结论。对于如何准确定义概念和如何正确有效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后面的文章会讲到。

如何判断?也就是说,首先已经有了一个概念,然后对某个客观存在物进行判断,凡涉及判断问题,不能首先根据只言片语,零散信息或者什么,主观认为是或者不是,唯一的做法而是,首先第一步是全面考察这个客观存在物。第二步将这个存在物信息输入大脑,第三步,看一下是否这个客观存在物具备这个概念要求的根本属性。当然这里,首先前提是大脑中已经存在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是判断的基础和标准,如果都没有这样一个概念,也就无从判断了。或者说有条件标准,判断就是判断就是判定某个客观存在物是否符合某个或者某几个条件标准。判断,是有了概念前提基础之上的一个思维活动。然后还得明确这个概念是一个理性概念还是心性概念,分别区别对待。第四步,做出判断,如果符合概念要求,具备概念的根本属性,那么是,如果不具备,那么不是。这是唯一的判断路径唯一正确的判断路径方法,唯一正确的判断的思维路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