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拥有扁平足的人不能当兵? 如何判断扁平足?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既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扁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
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扁平足,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结构性即为放松位也是足弓塌陷,而功能性的扁平足则是放松位有足弓,站立位受力时足弓塌陷。
那么部队征兵为什么提出来不要扁平足的人呢?因为正常一个步态周期,扁平足比正常足要多了足弓塌陷和拉回足弓的时间,以及消耗更多的能量。一小步不明显,路程长便能看出差异。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若每一步相差0.03秒,比如军人拉练一天30千米,四万步,就相差了1200秒,合计20min,自然会落后队伍很多,并且由于多余能量消耗,耐力也会大大下降,实际情况会落后更远。
扁平足的发生率
为什么现在扁平足的人越来越多了呢?主要原因是我们我们的水泥地等硬质地面。纵观近年来的运动会,两届奥运会长跑冠军,莫.法拉赫,索马里出生,非洲黑人,短跑项目冠军,比如博尔特,北美洲人,都是黑种人,为什么擅长不一样?因为非洲大部分地区都是沙土,利于足弓的形成。现在的小孩子,由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坚硬的路面,只能靠脚的变形来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扁平足发生率越来越高。
根据研究显示,扁平足於3至6岁的孩子的盛行率约60%,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而成年人的盛行率约10%-1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在6岁以前足部呈现扁平现象的孩子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善,然而扁平足还是会伴随着高达15%的孩子渡过一辈子。这时,家长都会反问:「既然大部分的孩子都可能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善,那我该怎麽判断我的孩子会不会是15%中的成员之一呢?」
扁平足的高危险群
先天生理结构所造成的扁平足也许无法预防,然而因为非先天因素所造成的扁平足则可以透过「及早发现,及早预防」的概念以获得改善。以下几种类型的孩子将来可能是扁平足的高危险群:
1. 肌肉张力与肌肉力量偏低
肌肉张力偏低造成骨头、肌肉与韧带等组织过於松散,无法支撑足弓。
2. 不喜欢运动
不喜欢运动的孩子容易造成肌肉力量与肌肉张力偏低,进而造成上述的结果。
3. 体重过重
因为体重过重使得足底的筋膜与肌肉群无法负荷,造成足弓塌陷而使吸震能力与稳定性大为削弱,进儿增加踝关节的负担;对於走路产生的不良影响可能包括脚跟翻转、容易跌倒、脚踝易扭伤、内外八、足底容易疼痛等情形。
如何判断扁平足?
以往的判断方式大多为观察「足底肉」是否过度松软和是否有明显的足弓,然而这些指标的不够充足,仅能当作初步的判断,因而经常造成家长过度担心而四处求医,其实绝大部分的孩子只要在正常的发展并保持适当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弓就会渐渐浮现。因此,除了上述的初步判断法外,亦可观察是否符合下列几个指标:
1. 从後方看,跟骨中垂线或阿基里斯腱过度偏移。
2. 足部内侧的骨头过度向外凸出或向下坍塌。
3. 足底沾水踩地,看看足印中段的部分是否过度超过足部的中轴线。
4. 其它辅助指标:经常抱怨脚痛或平衡感不佳。
那么足弓塌陷会有什么后果呢?
足弓塌陷可引起下述足的结构改变:
1. 跟腱挛缩:内侧纵弓塌陷后,跟腱作用于踝关节的力矩减小,跟腱的牵拉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坚硬的足弓传达到前足部,为了推动身体向前,抬起足跟,跟腱需要变得更短、更紧、更有力;
2. 中足的松弛。致使中跗关节不能锁定;
3. 前足移位:内侧纵弓塌陷后,跖骨跖屈,跟骨向后半脱位,跟骨前结节不再支撑距骨头。为了适应这种位置,前足和中足均围绕着距骨向背侧和外侧移位。前足外展,足的外侧柱缩短;
4. 胫后肌腱应力加大,易发生胫后肌腱劳损。严重者可有足内侧韧带的损伤;
5. 距下关节旋前,跟骨外翻;
6. 中足的不稳定使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长时间处于异常位置,久而久之,这些关节发生退变,成为固定性畸形。这样会使踝关节承受更大的应力,最后导致踝关节退变。这些改变引发多种后遗症,比如足部旋前,继发足部容易疲劳,时间久了还会引起足跟痛或者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