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剂:
四黄液
药物组成:黄连15g,黄柏、黄甍各9g,黄栀子6g。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排脓。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用方法:将上药洗净,加水300ml,浸泡24~36小时,文火煎沸60分钟,待冷去渣,过滤2次,加入2%甲醇防腐备用。清洁患耳,拭净外耳道内的脓痂及分泌物,将头侧转、患耳向上,滴药液4~5滴,保持此姿势10~15分钟。每日3~4次。
清热化浊汤
药物组成:芦根15g,金银花12g,石菖蒲6g,苍耳子、紫苏、黄芪、白芷、生甘草、辛夷各10g。
功效主治:清热化浊,行气通窍。主治慢性中耳炎经常发作。
应用要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出脓,色白或清或微黄,时轻时重,质黏如涕,无臭。伴鼻塞流涕。平素易于感冒或咳嗽痰多。水煎服,每日1剂。
自拟枯香散
药物组成:枯矾30g,冰片3g,麝香0.9g。
功效主治:燥湿收敛,消肿止痛。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用方法:上药混合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灭菌装入瓶中密封备用。取喷粉器一具,装入备好的枯香散。用棉棒蘸3%双氧永清洗耳道,再用干燥的棉签拭干,将枯香散0.1g喷入至鼓膜部位,取出喷粉器,再用耳镜观察,以药粉分布均匀为宜。隔日1次,4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此方宜应用于慢性期;急性期严禁使用。喷粉器喷入的枯香散量宜少,以薄薄一层为宜,以防撒入药粉过多造成药物与分泌物胶合,阻碍引流,防止发生不良后果。孕妇禁用。此法较为复杂,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能掌握者切勿自行操作。
单味黄柏煎波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用方法:取20%或30%黄柏煎渡滴耳。先用3%双氧水清洗耳内脓性分泌物,拭干,然后滴入药液5~10滴,仰卧10分钟。每日3~4次。
单味大蒜汁
功效主精:解毒杀虫。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用方法:将大蒜捣烂,用纱布包裹,压出蒜汁,加水配成20%大蒜乳剂。每天滴耳1次。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如目疾,口、齿、喉、舌诸患以及时行病后均忌用。
耳底药
药物组成:猪胆汁、冰片、白矾各适量制成散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湿止痒。适用于脓耳、耳疮、旋耳疮。
制用方法:散剂每瓶重3g。每次以少许涂于患处,或用油调涂于患处。
注意事项:忌食鱼腥之物。
泻肝排脓汤
药物组成:燕胆草6g,夏枯草、熟地各15g,木通、黄柏、知母、路路通各10g,细辛、甘草各3g。
功效主清:泻火解毒,通窍排脓。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同时配合西药外用: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4%酒精硼酸甘油滴耳,每日3~4次。
苍耳消毒汤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生地、熟地、麦门冬、苍耳子、防风、夏枯草、天花粉、黄芪各10g,生甘草5g。
加减变化:脓性分泌物稠厚者加紫花地丁12g,野菊花10g。
功效主治:益气托毒,通窍排脓。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久治不干者。
制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黄芪建中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20~30g,桂枝、饴糖、连翘各10g,生白芍、丹参各15g,赤芍12g,柴胡、大枣各5g,生姜3片。
加减变化:耳内分泌物量多质稠厚者加龙胆草6g,车前子、双花各15g;脓汁腥臭者加黄柏10g,川黄连6g,破酱草15g;脓汁多而稀薄者重用生黄蓖30~50g,加当归、白术各10g,苡仁30g;头痛甚者加川芎、蔓荆子各9g,白芷、佩兰叶各6g;头晕恶心者加防风6g,白蒺藜、竹茹、半夏各10g。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托毒排脓。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用方法上药以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每日1剂。
耳炎宁滴耳液
药物组成:黄连30g,黄柏90g,大黄60g。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制用方法:以上药物接溶液制备工艺制成300ml滴耳液备用。先用3%双氧水冲洗耳内脓性分泌物,拭净后以耳炎宁滴耳,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