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是一件需要练习的事,必须从宝宝时期做起!通过分床睡、吃辅食和学步期三个发展阶段,慢慢地训练孩子的自主能力,不但可让成长的每一步踏得更稳健,同时也能逐渐养成孩子独立的性格。
每个人都知道,必须从小培养宝宝独立的能力,但是很多爸妈可能从没想过,养成宝宝独立能力前,要先建立紧密的亲子依附关系。
宝宝缺乏安全感.影响未来独立能力
0至1岁半是培养亲子依附关系的关键时期,当宝宝与爸妈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后,才会有安全感,1岁半后就会愿意尽情去探索环境,这个过程可说是宝宝独立养成的第一阶段。
相反地,宝宝缺乏安全感,可能不敢恣意进行外在的探索,或是变得黏人、怕生,对未来独立能力的发展影响甚钜。
培养宝宝独立可从以下三阶段做起:
第一阶段:分床睡
先分床睡.孩子大班后再分房睡
很多爸妈把分房、分床睡当成训练宝宝独立的指标,因而纠结于要不要从小与宝宝分房睡,对此,父母是否需要与宝宝分房睡,可视家中的环境而定,如果家里有足够空间便可分房;若是空间不足,最起码要做到同房不同床。亲子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爸妈容易成为宝宝的安抚巾,不但宝宝会更黏人,也容易发生窒息的危险。
不过,在孩子自我概念还没成熟前,不建议贸然分房睡,这样容易诱发孩子出现分离焦虑,长大后反而会变得胆小。分房睡的好时机在孩子升大班的暑假,这个阶段的他,有着自己想要长大的驱动力,分房成功率较高。此时,爸妈可伺机灌输一些观念,如:“你长大了,到大班时就会有自己的房间!”让孩子充满期待,也较能逐渐接受。
分床睡时.给宝宝熟悉的嗅觉和触觉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2岁前,最重要的感觉系统不是视觉,而是嗅觉和触觉,因此在宝宝脖子硬、头部能转动后,在他身边放一些有自己和妈妈味道的物品,让他眼睛闭起来,就能闻到熟悉的味道,他会觉得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例如:给他安抚巾、折叠好的衣服,并提供让孩子经由触碰可得到安慰的物品,像是娃娃或枕头,来增加分床睡的安全感。
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怕黑,让分房或分床睡的难度大增,孩子不是怕黑,而是怕失去,只要闭眼看不到或没闻到熟悉的味道,他就会觉得东西已经消失。所以,可跟较小的孩子玩躲猫猫(躲藏的游戏),建立物体恒存的概念,有助减少孩子怕黑的状况。但要提醒父母的是,由于5岁前无法分辨虚幻与真实,爸妈别读恐怖故事给孩子听,也不要常常吓孩子。
第二阶段:自己吃辅食
重点1:先铺地垫和戴围兜
爸妈想训练宝宝自己吃辅食,需要经历他用手拿,再渐渐使用工具的阶段,这时建议先铺好地垫,并帮宝宝戴好围兜兜,方便之后的收拾。
重点2:喂食时也给宝宝一支汤匙
一开始时可把食物制作得较黏稠,用汤匙喂宝宝吃,如:酸奶沾到汤匙就可以吃,这种方法可让食物泥黏在汤匙上,不会往下滴或弄得到处都是。另一方面,因为宝宝被喂食时,常会想抢爸妈的汤匙,所以在一边用汤匙喂宝宝时,也可给宝宝一支粗柄、好握的汤匙,让他用汤匙‘沾’着食物泥来吃。
重点3:学习用手指抓食物
宝宝6个月大会用手抓握东西,开始时,用整只手把东西抓在掌心,可在宝宝8个月大时,把固体食物放在高度较深的制冰盒里,让他练习用指尖抓食物,有些孩子在8至10个月时,可用前3只指头抓起食物放进嘴巴,等到1岁左右就渐渐地学会拿汤匙。
第三阶段:学步期探索环境
准备1:保持干净而安全的环境
宝宝在学步期开启对外在环境的探索,是培养独立性格的重要阶段,这时爸妈一定要做好两项准备,首先,在孩子练习爬行、走路的过程中,把所有危险物品预先收起来,因为当孩子快要碰到危险了,爸妈必定会大声制止,但过于严肃的表情、声调,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导致日后胆子渐小,独立性也会降低。
准备2:多带孩子出门
孩子1岁半时已将家里环境探索过一遍,这时可多带他出门,借着外在环境,诱发孩子的独立感和征服欲,同时增加自信心。
爸妈外出牵着孩子的手时,大人的手不要拉太高,要刻意放低一些,让孩子的手是伸直的,这样他才能靠着自己保持平衡;若是爸妈把手牵得太高,孩子会太过依赖大人的力量,影响学走路的能力养成。
2岁前训练独立.依循3步骤做3件事
孩子1岁半后逐渐有自己的意见,并想模仿大人做一些事,2岁前想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可依循以下3个步骤:
正确的期待值
孩子模仿大人做事只能做到几分像,绝对无法做到完美无误,爸妈要降低标准,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只让孩子做一部分
为了确保孩子做成功,可让他做部分的事就好,如:擦桌子,先帮他把抹布拧干,孩子只要进行擦的动作即可。
放手让他自己做
前几次带着孩子做,让他有模仿的依据,等到成功做了几次后,便可放手让孩子自己来,不必一直因不放心而全程盯着。
爸妈想培养孩子独立,2岁前可让他做3件事:第一,帮忙倒垃圾,例如:“可以把你的尿布拿去丢掉吗?”还有,帮忙擦桌子;第三,把折好的衣服拿到自己房间放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练习,相信将能慢慢养成孩子独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