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症状 佝偻病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8-29 13:40:36
分享:
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主要是由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如不进行有效治疗,患儿就可能出现骨骼畸形问题。那么,佝偻病的病因是什么?佝偻病有哪些症状?佝偻病是否能治好呢?另外,又该如何预防佝偻病呢?

什么是佝偻病

此症又称VD缺乏性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点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简单地来说,由于孩子体内缺乏VD,从而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骼钙化不良。一般情况下,患儿大多会出现生长迟缓、低钙惊厥、萎靡等现象。也可能会在婴儿期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引起骨骼畸形。

佝偻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由于其发病较慢,不易及时发现。佝偻病患儿自身抵抗力较差,容易引起肺炎、腹泻等疾病,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要积极做好佝偻病的预防工作。

佝偻病的病因

1.摄入VD量不足

孩子生长发育所摄入的VD(外源性),大多来自于食物。在通常情况下,食物中的VD含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母亲喂养不当,就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阳光(紫外线)不足

紫外线照射为孩子获得充足VD3(内源性)的重要途径。充足的室外活动,使得孩子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从而获得足够的VD3。而由于存在城市高楼遮挡、空气环境污染等情况,也使得部分家长不愿意待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孩子整日闭门不出。

3.生长发育速度过快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过快,其体内的VD含量不足以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宝宝患佝偻病几率加大。相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早产儿、双胞胎、患有疾病的孩子更易患佝偻病。

4.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如果宝宝患有慢性疾病等症状,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可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从而导致佝偻病。

5.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

母乳中所含的Ca、P比为2:1,宝宝摄入营养更易吸收;而牛奶中因磷含量过高,反而不易被宝宝吸收。所以,采用牛奶喂养的宝宝其患佝偻病的几率较高。

佝偻病的症状

佝偻病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处于3~18个月的宝宝。初期表现多以精神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急躁不安、睡眠浅、容易发脾气、多汗引起的枕秃现象。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骨骼变形,甚至畸形。

·1岁以内的婴儿

最初,3—6个月时,患儿会出现颅骨变薄、前囟边缘软的情况。在患儿额骨以及顶骨中部的位置会出现逐渐变厚的现象,如果用手摸,在骨缝周围会有“乒乓球”似的触觉。待宝宝7、8个月大时,头围增长较为正常,头呈“方颅”状。在胸廓肋骨和肋软骨交界的地方,骨骼呈圆形串珠突起状,一般被称为“肋串珠”,甚至会出现胸骨前突和肋缘外翻情况;如果是症状严重的宝宝,其手腕以及足踝等部位会呈现钝圆形环状隆起状。

·1岁左右的儿童

患儿的胸骨和附近的软骨会呈现“鸡胸样”,更为严重时,在患儿的胸廓下沿处会形成水平凹陷,通常称之为肋膈沟或郝氏沟。

· 大于1岁的儿童

患儿可能会出现前囟门过大而且闭合延迟等情况。在行走的时候,宝宝的两腿会偏向内侧或者外侧弯曲,呈现“O”形或者“X”形。同时孩子也可能出现长牙时间推迟,容易形成蛀牙等情况。

如何预防佝偻病

1.注重孕期保健

对于母亲来说,为了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食用富含VD以及蛋白质食物。也可以多晒太阳,或者遵循医嘱服用VD制剂。

2.母乳喂养

母乳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抗体。不仅如此,母乳中含有的Ca、P比例适当,能够很好地为宝宝所吸收,从而减少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3.勤晒太阳

日光浴被认为是补充VD最为经济、安全的好方法,可有效防治佝偻病。一般来说,宝宝满月即可开始晒太阳,之后可逐步增长时间。建议每天坚持2小时,便能满足小儿对VD的需求。提醒大家,夏季时应避开中午时段,最好才树荫下进行,切勿日光直晒;而冬季最好走出家门,不要隔着玻璃沐浴阳光,防治紫外线被其吸收。

4.补充维生素D

宝宝每天服用400-600单位的VD,被认为是合理的生理需求量,可有效预防佝偻病。一般来说,如果是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在其出生两周之后合理的添加VD。最好在咨询医生之后,再确定所需补充的剂量。体质较差,出现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过快等症状的孩子更要注意及时补充VD,避免患上佝偻病。

佝偻病的检查

一般通过对血Ca、P、骨源性碱性磷酸进行检查,即可诊断是否患有佝偻病。具体的解决方法有血生化检查、尿钙检测、X线骨龄摄片等。

·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其结果可作为早期诊断一个重要指标。

2.尿钙测定:患儿会出现碱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升高的情况。一般来说,经多次检测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骨龄摄片:通过该检查,可以发现患儿骨龄落后。

2.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通过该检查,可以发现骨骺端增宽、骨质疏松等异常现象。

佝偻病能治好吗

治疗佝偻病主要通过补充VD,并且使用钙剂来加以辅助。目的是为了防止骨骼的畸形和复发。根据患儿在不同时期的状况表现来分为早期、活动期以及恢复期,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由所不同。

· 活动期佝偻病

为了控制患儿的病情活动和预防畸形,需要根据其临床的具体表现进行积极治疗。

1.轻度

服用VD20-30万IU,需要1次口服或者肌注,每隔1个月,可以再服用1~2次,与此同时,可持续服用1-2个月的钙剂,每天2-3次,每次0.5-1克,持续服用1~2月。

2.中度、重度

维生素D20-30万IU需要1次口服或者肌注,每隔1个月,可以口服或肌注2-3次;钙剂可持续服用2-3个月,每天2-3次,每次0.5~1克。

· 恢复期佝偻病

可以通过勤晒太阳和增加营养的方法。这一时期,可以停止服用维生素D,但是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复发,冬春季节需服用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性口服或肌注。一般有效期为2-3个月,为避免出现VD中毒,应当停止维持剂量口服,平时勤晒太阳便可。

佝偻病的治疗误区

1.不是所有孩子都缺乏维生素D

VD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主要药剂。对于儿童来说,通过晒太阳和从日常饮食中获取VD远远不够,需要服用适当的VD来补充。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婴幼儿奶粉、食品中都富含VD,家长还会给孩子服用一些VD制剂,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缺乏VD。如果VD补充不当,严重会导致VD中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佝偻病的重视,临床上典型的佝偻病患儿已经越来越少。

2.多汗、枕秃,不一定是佝偻病

此症患儿一般在夜里会出现持续出汗现象,且伴有酸臭味。但是并不是只有佝偻病会引起孩子发生多汗、枕秃现象。如果孩子白天处于兴奋状态、活动量比较大的时候,到了晚上睡觉就会出现多汗的现象,由于出汗较多,孩子会不自觉地转动头部,以至于会导致枕秃。正常的出汗现象持续时间短,往往在入睡后1-2小时之内。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多汗、枕秃现象,也没有必要惊慌,需要根据多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3.谨慎使用鱼肝油制剂

不同的鱼肝油,配方也不同。作为家长要谨慎使用鱼肝油制剂,尽量遵循医嘱,千万不能凭借经验给孩子乱吃药。在保存时候应该注意避光存放,以免维生素D分解变质,从而影响预防佝偻病的效果。

4.及早发现维生素D中毒

若是VD中毒,早期可能会导致出现不爱吃饭、哭闹、烦躁不安、低热等情况,之后还会有尿频、夜尿多、口干舌燥,严重还会出现肾衰竭等症。尤其是对VD敏感的孩子,更可能引起VD中毒。如果每天服用VD4000国际单位,大约持续1-3个月,孩子就会出现VD中毒现象。

5.头发或尿钙检查,以及血钙和血磷测定

通过头发或尿钙检查(一次性)的方法来诊断佝偻病毫无意义。尿钙检测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才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在佝偻病早期,由于血钙和血磷比较稳定,所以其结果的测定对于佝偻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6.维生素D的每日生理需求量

正常小儿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如果孩子每天能够摄入差不多的维生素D含量又经常晒太阳,就不需要补充鱼肝油。如果体内含有的VD含量不足,可以在医嘱下服用鱼肝油,但是时间不宜过长。

7.尽量避免使用大剂量肌肉注射

大剂量VD一般适用于不能够长期服药治疗,或因其他疾病而影响VD吸收的患儿。如果服用大剂量VD,可能会导致患儿VD中毒,还可能对内脏器官造成损伤,使得患儿抵抗力下降。而对于治疗佝偻病,一般服用小剂量的VD即可。

8.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还可能患佝偻病

对于佝偻病来说,除了大多数是由于缺乏VD导致,也有少量数是非营养性的VD缺乏性佝偻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正规的补充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效果,而后者则不然。主要有V-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一般情况下,这类佝偻病不容易见效,应当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佝偻病的饮食

· 排骨面条

食材:猪排,胡萝卜,卷心菜,面条,猪肝,精盐、味精适量。

步骤:

1.先将猪排洗干净并且切成块状后下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等煮沸后清除表面的浮沫.

2.在用小火熬制大约1个小时,将排骨取出。

3.将洗干净的猪肝剁成泥状,并将胡萝卜、卷心菜洗干净后切成丁状。

4.将切好的菜丁以及猪肝泥放入锅中炒至牙黄色。

5.倒入熬好的排骨汤再放入面条直到煮熟,最后再放少许调味品。每天温服2次即可。

功效:可补肾养血,可用于治疗小儿佝偻病。

· 香菇鸡

食材:香菇,母鸡。

步骤:

1.将香菇和母鸡一起用文火煮熟。

2.间隔3-5天服用1次即可。

功效可补精填髓,促进生长发育,能用于佝偻病治疗。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