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互换的条件“半条被子的故事”续篇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26 15:16:32
分享:

横亘在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巍峨耸立,陡峭的山势骤然收于一片开阔处,百转千回的滁水河漾起层层叠叠的浪涌,仿佛在为岸边那座美丽的村庄歌唱。

这里就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也是“半条被子的故事”发源地。

从挖掘到“半条被子的故事”至今,36年过去了,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仅没有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反而历久弥新。这“半条被子”不仅是有形的历史见证,更是无形的精神路标。

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红军在自己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心里还是想着老百姓的冷暖。一枝一叶总关情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我们共产党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

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大门,抑扬顿挫的声音传入耳中:“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从当年接过红军“半条被子”,到如今整村脱贫走上“幸福路子”,沙洲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照出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

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总书记还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

如今再到湖南,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家中看望。看到已经脱贫的乡亲们,习近平动情地说:“你们家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走上小康幸福路,我们说到做到,一定会坚定不移走下去,践行党的誓言和诺言。”

“半条被子的故事”首刊于《经济日报》1984年11月14日一版,标题为《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3位红军女战士下落》。

1984年10月份,肩负一大批红军老战士的嘱托,经济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开始了徒步重走长征路采访报道的征程。也是在那一年,他遇到了徐解秀老人,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在此后的日子里,罗开富与经济日报记者多次重访沙洲村。

朱分永是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分永告诉记者:“一条被子能剪下半条,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我们要世世代代感恩共产党、跟着共产党。奶奶经常这样教育我们。”

记者至今还记得,朱分永接受采访时眼含热泪的样子。采访本上的采访记录也依旧保留着——

1984年的时候,村里还没有学校,娃娃们只能在生产队的仓库里上课。当时,朱分永被推举为建校小组长。他带领大家自力更生,所有建筑材料都是男人们用肩扛回来的,女人们也纷纷放下家里的活计,卷起袖子上阵。就这样,全村人齐心合力建好了新校舍;

1988年冬天,朱分永成为沙洲村党支部书记。他组织村民自己动手修路,解决了大伙儿的出行难题;

1989年冬,村里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村里一片黑压压。朱分永动员全村农户筹资5万余元,架设了1000多米长的高压线,并购置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从此,村里亮堂起来了;

2005年,村委会牵头筹资10万元购置设备、铺设管道,村里通了自来水;

2007年,沙洲村被确定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里8条主巷道全部实现硬化,低压农网改造也完成了,还修了一条2千米长的环山公路,村里的土特产一车一车地运了出去;

2010年,600米长的防洪排污沟完工了,活动中心里建起了各种健身设施,连太阳能路灯也有了,村里人都很高兴……

就在十几年前,沙洲村贫困户还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近年来,沙洲村采取“旅游+扶贫”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特优水果种植,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举办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培训班等,35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2018年,沙洲瑶族村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840元。

朱分永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村里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