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出汗多久才恢复正常 产后出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5-30 05:56:42
分享:

生产后就进入中国传统的月子期,这段期间新妈妈需要好好修养。在此期间,不少新妈妈发现自己出汗量明显提高,为此担心是不是自己身体出了问题。那么,产后出汗原因是什么?新妈妈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呢?

什么是产后出汗

在产后,产妇出汗量增大是一种很寻常的情况。如果在睡觉时,汗水过多导致衣物和被褥湿透,那么这就是产后褥汗。产后出汗的恢复时间和每位妈妈体质有关,体质好的恢复比较快,一到两个星期就可恢复正常,身子虚弱者恢复时间会相应延长。

产后出汗的原因

产后一至三天,新妈妈们出汗量确实很大,如果是夏天那么稍许运动衣服就可能湿透,这是因为生产后身体有不少生理变化,体内汗液旺盛所致。

1.孕期皮肤血容量增加

妊娠期不少组织间的液体会渗透进血管,因此血容量会增加1-2成。而且妊娠期间雌激素变多、肾上腺功能旺盛,准妈妈基础代谢加快、血管扩张,这些都导致皮肤血容量提高。加之待宝宝出生之后,胎盘的血液循环会终止,子宫开始收缩,导致大量血液回到人体循环中。

2.产后排出多余水分

而在生产之后,准妈妈的身体代谢、内分泌水平会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准。为了降低轻心脏负担以及促进产后恢复,身体会排出体内潴留的水,主要方法就是排尿和出汗。在水分排出之后,体重也会急速下降,身材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不少。所以说妈妈们不必过分烦恼,这是生产后的正常现象。

产后出汗有什么症状

1.产后初期,新妈妈出汗了明显增多,往往刚睡醒或者稍许运动就会出汗,衣服也可能因此被浸湿,不过这类产后出汗不是病态,是正常的生理情况。

2.如果产后长时间出汗量大,那么就是病理性的产后出汗。一种是入睡后不自觉出汗,也就是产后盗汗。另一种就是出现白天的产后自汗,这种情况即使天气不热、衣服穿得不多,新妈妈也可能会满头大汗。

产后出汗的种类

1.产后褥汗

产后妈妈躺在床上或者是微量运动都容易出现,这是新妈妈产后身体自我调节现象,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杂质。此外饮食过热,也会导致新妈妈们出汗量增加。

产后褥汗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是正常情况,一个礼拜以内就有好转;病理性的有盗汗和自汗两种,恢复时间比较久。

2.产后自汗

新妈妈在产褥期出汗量很大,而且持续很久,就是产后自汗。中医上认为自汗主要是因为产后身体虚弱、生产时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肺气虚损、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所致。

主要症状是出汗量大,不能自行停止,运动就会加剧,有时吹风发冷,面无血色,气短不愿说话,声音很小,疲乏无力,与中暑发热的出汗情况不同。如果长期不治疗,因为出汗过多,人意阴液会缺损,风邪入体,月经停止,阳气外泄,阴液不固最终转化为产后痉风、闭经、麻痹、体寒等等。

3.产后盗汗

产后盗汗其中一种,主要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量大,醒来后就停止。这种出汗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一个礼拜以内恢复正常,那么就是身体为了尽快排出体内多余水分,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调节,保持汗腺活跃而大量出汗,这只是生理性出汗。而如果恢复时间很久甚至长达几个月,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出汗。

中医上认为病理性盗汗是因为产后失去大量血液,导致阴气不足,阳气过于旺盛;也可能是气血损耗严重,固护卫外的机能下降,也就是常说的阴虚。

产后出汗治疗方法

主要是通过中医治疗。

1.气虚自汗症

治法:补气加强机体防护,和营止汗。

代表方:黄芪汤。

方药:甘草、白术、熟地黄、白茯苓、防风、大枣、煅牡蛎、麦冬、黄芪。

2.阴虚盗汗证

治法:补气滋阴,生津敛汗。

代表方:生脉散加煅牡蛎、糯稻根、浮小麦、山萸肉。

方药:五味子、人参、麦冬。

产后出汗怎么护理

1.产后出汗日常护理方法

室内温度要适宜,适时开门窗透风透气。天气炎热时在降温同时确保空气可以流通。

衣服被子厚度适中,出汗时要及时擦掉汗水,以防受凉感冒,有条件每天洗个澡,温水擦洗也可。

2.产后出汗食疗护理方法

黄芪桂圆羊肉汤

取适量羊肉,用沸水焯一下,捞出后过冷水除掉膻味。之后用砂锅把水烧开,放入羊肉以及适量黄、芪山、桂圆肉同煮汤。吃的时候可适当调味,肉汤皆可食用。

参鸽汤

处理好乳鸽,让后加入适量水和高丽参片一起隔水蒸6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食盐食用。建议每天吃一次,连吃三天。

泥鳅汤

处理好的泥鳅煎成金黄色备用,用两碗水炖煮糯稻根,等到水耗到一碗之时,下泥鳅炖煮。吃的时候适当调味,鱼、汤皆可食用。

羊肚粥

糯米浸好后,和红枣一起塞入羊肚中。之后缝好羊肚,放在盆中隔水炖好后佐餐吃。吃的时候切开肚子,并且适当调味。

猪肚粥

用盐搓洗猪肚,洗净后和小麦一起炖至五成熟,切丝备用。将黄芪、人参、莲实等切碎用纱布包好,和切好的肚子同煮,等到肚子煮烂,捞出药包和肚子,再加入粳米煮粥,最后加入葱花,和适量调料。粥、猪肚皆要吃。

3.产后出汗按摩护理方法

足底部反射区

按摩部位:甲状旁腺、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盲肠、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生殖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头部、脑垂体、小脑及脑干。

常用手法:拳面叩击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等。

足内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腰椎、胸椎、子宫、骶骨。

常用手法:拇指推法、叩击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等。

足外侧反射区

按摩部位:生殖腺。

常用手法:拇指推法、叩击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