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马婆,姓陈,专门做豆腐为生。清朝同治年间,成都的万府桥是商人聚集的地方,陈夫人在这里开了一家豆腐店。由于她制作浆糊的高超技艺,她制作的豆腐洁白细嫩,煮熟的豆腐菜肴风味独特,生意越来越红火。没想到,这引起了对面一家豆腐店老板娘的嫉妒。有一天,一个路人拿着两斤刚切好的牛肉来到陈老太的店里。街对面豆腐店的老板娘因为年轻漂亮,向客人使了个眼色。客人很惊讶,忘记走到她的门口。陈老太看到这一幕,又气又恼。这时,几个客人又进来了。当他们看到桌子上的牛肉时,他们说他们想吃牛肉炒豆腐。陈太太不想用别人的牛肉,客人急需,就用豆腐给客人煮。没想到这道菜又香又好吃,吃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异常火爆,没完没了。
对门副食店的老板娘见了又气又眼红,便在顾客面前说陈老太的坏话,骂她是丑八怪,是麻子。陈老太是个心怀大度的人,面对这一切,她不屑一顾,不露声色,下气力做自己的生意,后来,她干脆在自家门头上挂起一块大招牌“陈麻婆豆腐”。后来这个店名声愈来愈大,麻婆豆腐这道大众的佳肴也就名扬四海了,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最著名的豆腐菜肴。 典故三 陈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豆腐色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陈氏所烹豆腐由此扬名。求食者趋之若鹜清末就有诗为证: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老板娘面上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因此冠名为”陈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