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知识最初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同样,其创造性经验也需在日常生活中去积累。因此,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是孩子探索未知、学习创造的最大源泉。
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要从床上下地,其实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家长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有些家长每次都把孩子从床上抱下来,那么孩子会趁大人不备,从床上小心地溜下,有可能还会摔上一跤,因为孩子总想有自己下床的体验。
有些家长告诫孩子,这是件危险的事情,大人不在千万不可以下去,以防碰伤。孩子可能望而却步,不敢尝试。
有的家长则告诉孩子,自己下床时先趴在床上,然后后退,这样可以安全地下来,并让孩子在大人保护下试试,孩子虽然立刻就能学会,但却失去了一次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
最好的办法是在床下铺些垫子,让孩子自己独立下床,并向他揭示:看看你能有哪几种下床的方法,并看看哪种不会摔跤,孩子通过思考与试验,也会自己得到正确的下床经验。这就给了孩子一次创造和学习的机会。
有些家长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对创造性经验的学习机会。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景:爸爸、妈妈,甚至还有奶奶、爷爷在追着喂两岁的孩子吃饭。孩子玩什么的时候,总有一个大人在一旁跟着,对孩子的做法指手画脚,不时提示:危险!小心!不可以!或说:你应该如何如何等等。其实,在玩耍中学习、在玩耍中创造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机会,大人对此应珍惜和合理利用。孩子只有具备了独立探索意识,才是他最大的财富。如今,即使孩子参加联考,在场外陪考的父母也放心不下,其实大可不必。应给孩子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在创造、学习、独立探索的道路上去成长。家长要做的则是适当地引发和启发,万事全包全揽的做法是需要众多家长反省的。
另外,让孩子脑袋里留下一些疑团并不是坏事。瓦特从小就对“壶盖为什么会动”产生了疑问,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促成了工业革命;牛顿带着“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疑问,创立了地心引力学说。让孩子多问一些“为什么”,多一些疑团,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