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 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无产阶级包括哪些阶级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3-02 12:20:40
分享:

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然而,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改革和随后的消费社会,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只是宗教衰落时代“新上帝”存在的虚构。与这种观点相对应,一些学者主张,无阶级社会已经到了全球化时代。面对这些观点,我们有必要深刻理解无产阶级的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处理所谓的无产阶级灭亡的观点。马克思从辩证的角度审视了无产阶级这一范畴,并借助历史唯物主义避免了对这一概念的简单化和教条化理解。

第一,无产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现实出发,把无产阶级看作一个历史范畴。在资产阶级出现之前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是不存在的。随着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逐渐上升,当无产阶级赢得斗争时,就会逐渐消灭自己和自己的对立面,从而使无产阶级的范畴消失。其次,无产阶级是一个规定性范畴。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指工业无产阶级。大规模工业生产普及后,工人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生产资料,劳动技能被机械劳动所取代,使得所有工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渐趋同。生产机器的大规模应用,彻底打破了世界原有的地域特征,使工人从原来孤立的存在状态走向统一,成为真正的革命的、有组织的无产阶级。第三,无产阶级是一个共同体范畴。马克思从物质基础、斗争目的和生存状态三个方面把无产阶级定义为“真正的共同体”。首先,构成无产阶级的所有个人都失去了生产资料,所以他们在社会的形成中有最关键的物质基础。其次,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共同体,具有坚定的革命意识、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长期奋斗目标。最后,在由无产阶级组成的真正的共同体中,所有的人自由地团结起来,没有阶级压迫和对抗。第四,无产阶级是一个道德范畴。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一些为其服务的理论家一直试图建立“人性自私”的道德体系,以此来宣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合理性和永恒性。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出,超越社会存在阶段的永恒道德是不可能的,道德必然受制于不同的阶级利益。从这个角度看,无产阶级是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存在的,它将在未来的历史中取代资产阶级道德。这种无产阶级道德使“人与人之间是团结互助平等的同志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当我们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道德就成为全人类的道德。这时,道德不再是经济利益的幌子,也不再是阶级。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错误观点。总的来说,他们的理论大多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绝对数量减少和经济政治意义上阶级斗争淡化的基础上的。比如,西方一些研究者虽然自称是马克思的继承人,但在理解无产阶级范畴时却与马克思的理论背道而驰。他们声称,现在的资本主义文化已经使无产阶级的斗争和反抗消失了,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乌合之众”。目前,工人阶级的生活、教育、消费等诸多方面都比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具体感受和一系列详细的社会调查数据来看,工人阶级的阶级真实感还是很明显的,阶级社会依然存在。笔者认为,一些理论话语的不准确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把物质生活水平作为衡量阶级的唯一标准;第二,用静态分析法取代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此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把生产和再生产作为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环节,而西方一些研究者过分强调消费对无产阶级的影响,选择性地忽视了无产阶级所拥有的生产力。按照他们的逻辑,工人阶级要么在激烈斗争,要么突然倒下,不可持续。也就是说,他们只看到了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没有看到无产阶级斗争方式的变化。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