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草药种植 云南中草药种植怎么样(云南省评出2018年云南“十大名药材”_种植)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10 08:52:10
分享:

东川黄草屋的种植

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工业发展

中草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疗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经济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草药产业是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省农业和农村厅研究编制了一系列规划和文件,指导发展,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云南将着力解决中药农业领域“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建设、良种繁育、产地加工滞后等问题,引导中药农业规模合理增长,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保持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领先。

127个县市中药材产业

“十三五”以来,全省中药材产业开局良好,形势喜人。种植规模领先。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生物产业司司长石林表示,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6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2017年增加到747万亩;到2018年第三季度,已达到756万亩,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中药材种植分布在全省127个县市,除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外均有种植,受益面广。该省近五分之一的农村人口从事中草药种植,有96,000多个专业户。药农年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占年均纯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工业效率提高了。2016年,全省中药材产量达到127万吨,比上年增长7.3%;据估计收获面积581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507元,比上年增长3.1%。

2016年,中药材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3个百分点。目前,中草药产业作为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中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贫困农民准确脱贫的重要产业,其产业地位日益突出。

17种中草药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

云南发展中药材育种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区域布局和适度规模发展;突出重点品种,提升产业效率;培养新学科,提高产业水平。

省内以产业链为主线,依托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文山等工业园区,在滇中、滇南、滇东南、滇西北、滇东北等适宜种植区开发正宗、优势大宗药材;在保山、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地,大力发展南方药的种植。全省也是中药材种植和繁育的主产区,有30个重点县市,配套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基地。2016年,文山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曲靖、红河、怒江占50多万亩,昆明、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楚雄、西双版纳、大理、德宏、迪庆占10多万亩。

就种植品种而言,有三七、天麻、重楼等17种药材。云南松,2016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三七45.64万亩,天麻10.23万亩,云南巴黎10.36万亩。从养殖情况看,全省主要养殖美洲大蠊、水蛭等动物药材。

2016年,农业产值超10亿元的中药材有三七、天麻、七叶一枝花、金钗石斛、生姜等6种,产值超1亿元的品种有22种。去年,中药材行业企业1379家,相关行业协会15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13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合农民96046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面积达到101.86万亩。

从城市种植情况看,文山产值50多亿元,曲靖、昭通、红河、大理产值30多亿元,昆明、保山、丽江、普洱产值10多亿元,玉溪、临沧、楚雄、西双版纳、德宏、怒江、迪庆产值5亿多元。

加强标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今年,全省重点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道地药材、特色药材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种子和种苗质量,努力确保繁育基地良种供应。此外,提高中药材加工能力,积极支持中药材加工、生产和销售主体,开展中药材和药食同源药材的加工、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营销。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中药材产业向集约化、集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明年,全省将继续加强中药材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标准无标准制定标准,标准有标准实施标准,低标准提高标准”的原则,紧密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新建一批,改进一批,提升一批中药材品种。重点放在标准化弱但急需标准化的中药材,如草乌、黄精、白芨等。,并研究制定种子质量标准、苗木质量标准、苗木技术规范、栽培技术规范、农药使用等标准。

依托云南农业大数据平台,云南农业将为云南中药材开辟宣传窗口,为中药材种植养殖农户、生产流通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