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成为2017年的热门话题。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泡沫。袁炳松对此有很好的理解。他负责充电宝零售。2013年小米突然进体育场。他为双十一准备了6万货,只卖了8000套。万不得已,他动了心思:卖不出去,能租吗?呼叫技术诞生了。
一开始商家和消费者都不买。他一直坚持到2017年4月,分享突然升温。已经成为市场的主人:共享经济、线下流量、物联网、大数据、场景推送。两个月公布融资项目20个,共计12亿元。
除了钱,整个充电宝行业也在转型。海艺作为充电宝的主要出口商,内部已经孵化了街电技术。小米占据国内充电宝80%,省去怪兽充电宝。小店没有历史背景,但其创始人是阿里巴巴的淘宝店负责人,深受朱啸虎青睐。当时,赛道非常拥挤。
有了足够的钱,战争似乎处于边缘。陈欧下令路灯每月消耗3亿元。袁炳松预测,3至6个月后行业将重新洗牌。更多的人认为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比单车合租低,竞争会更激烈。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战争并没有开始。年底,陈欧预测的1000万台规模只达到五分之一。线下,推送者之间远没有联系。小店的张晨有一个新的预测: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每天至少需要1000万份订单。目前小电50万,街电55万,怪兽的充电和来电还没有公布。
陈欧和王思聪的赌局谁输了?分享充电宝真的是虚假需求吗?还是闪点还没到?
在这里,我们将重复一年的起起落落,预测2018年的未来。
融资爆发的时候,有人开心有人悄悄离开
这个行业诞生于4月和5月,这两个月宣布了17项融资。打电话给首席运营官·黄云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融资场景”。
那时候,自行车共享已经不能再投资了,充电宝有了一个看似更好的财务模式:40元一台的设备,两个月就可以退货;跨场景使用;不会被私人占用;收费需求不需要学历。
有了之前的经验,就不用等市场验证了。融足钱,按量碾压对手,是一种新的打法。有一段时间,投资成了创业者选秀。通话、街电、小电、怪兽充电从此都在融资上保持领先。
除了这四个人,还有另外三家公司全年融资超过1亿人民币:Hi Power、Charge、Volt+。到现在为止,Hi已经去世了。充电已经成功转化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案。volt+是云冲吧创始人的第二次创业,至今依然健在。
融资爆发的时候,有人发现势头不对:人太多。久和创投的部分投资人一直在看充电宝。他们发现,随着烧钱的开始,最初的盈利模式已经失败。
老江湖,如美华天使创业投资的吴世春,只是简单的劝自己投资“河马充电”,清算项目,挽回损失。当吴世春进入这个行业时,它不是一个窗口。但现在项目太多,入行成本必然上升。吴世春觉得这个利润率低的行业不再有利可图。
除了他们,拿到钱的项目也很担心:集中融资让股权迅速稀释。
打电话的袁炳松说,我没什么好办法。(我需要钱)我只能严格控制管理层的董事会席位。经过三轮融资,企业家仍然拥有30%的股权。街边势力最差,被海艺转售给聚美优。创始人股权大幅减少,期权没有兑现。
但担心就是担心,项目确实带来了钱。一个项目估值过亿,但是设备很少。传闻一台设备对应10万企业估值。
有了足够的资金,项目开始了。他们将面临一个未经证实和有问题的市场。他们能跑吗?
铺设太慢,“现场纠纷”变成了“专利战”
人什么时候最需要充电?抱着不同的期望,四个人分成了两个阵营。
小景营就是街电,小电,怪兽充电。他们相信当人们在餐馆、酒吧和夜总会花钱时,他们会坐下来玩手机。用小店CEO唐永波的话说,“玩几个王者荣耀游戏,手机就没电了。”
这种场景下,用户充电时不会离开店铺,所以街边电源选择“小柜子”,小电源和怪物充电选择“桌面”。两者送货不同:小柜子放在前台,可以放在餐桌上使用。桌面型会尽量放在桌子上。怪兽充电说一切都是为了周转率。他们会尽量把它们放在普通的桌子上,比如优先接待区。
大场面阵营在召唤。放置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商场、地铁站、火车站等。理想情况下,用户应该是借完就走,回到另一个地方,最后形成一个收费宝流的闭环。
在这些场景下,充电宝柜应该独立存在。于是选了一个大柜子打电话,尽量显眼,还配有广告屏。可以想象,这些柜子比较贵,摆放比较慢。而且和商场谈判比和小企业谈判要困难得多。
即使是小柜子,发货也会很快遇到问题。他们的大部分土地推来自外卖。不过柜子要放在店里,用商家的电,勤保养,不要分。商家看不到真正的好处,抵制远胜于外卖平台。很多企业持有大量资金,但铺设进度缓慢。
这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然而,一些投资者不耐烦了,已经在说服企业家结束这场战斗。市场杀不死对方,于是企业家决定“曲线救国”,用专利淘汰生产中的对手。
今年3月以来,Caller已对街电和海艺提起24起专利诉讼,涉案金额6600万元。街电买下共享充电宝之父刘同心的三项发明专利,起诉来电者,申请专利无效宣告审查。
除了上法庭,双方高管还在媒体上大喊大叫。打电话的任木说,街边电碰瓷器用的是买的专利。街电表示,打电话制造噱头浪费司法资源。陈欧是最投入的,称专利是他的“核武器”并杀死所有后来者。
虽然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但这场专利战没有输家。据法律消息人士透露,这些专利在实际研发中不难规避,产品升级快。后来怪兽被充成了小柜子,真的绕过了来电专利。法国天使的创始人表示,其真正的效果是为两家免费宣传:叫号和街电的名字家喻户晓,一次用户教育已经完成。
小店的唐永波,在两家打起来的那一刻,半年没有接受采访。蔡光远,被妖怪指控,干脆拒绝出境。两家公司重新出现时,小店推出了小柜,怪兽充电推出了小柜、大柜和支持无线充电的移动充电宝。
未来辩论:分享充电宝应该赚什么利润?
在产品迭代中,每个家庭都在进入彼此的场景。打电话的袁炳松证实了这一趋势:“每个人都从点出发,但殊途同归。我真正想思考的是,充电宝能加什么?”他们从什么中获利?
来电的关键词是“场景”。这取决于用户数据。任木表示,充电宝将成为基础设施,积累足够的数据,在现场发现用户的新需求。来电者希望从用户的行为(如何收费,在哪里借)中画出用户的肖像,推送个性化服务。在几个充电宝中,叫能“流”的大柜充电宝最像自行车共享,其商业模式也借鉴了它们。
小店的关键词是“广告”。张晨表示,小店未来可以成为广告媒体公司,线下和线下都可以做广告。“随着终端越来越多,广告商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在几个收费宝贝中,小店大概是最依赖在线引流的:由腾讯投资,大量接入微信小程序。
街电和怪物收费的关键词是“房租”。街电源表示,其充电宝已经在很多城市盈利,可以作为“样本城市”复制到全国。街电的下一步是“网络布局”:当用户期望找到一个借还点时,他们会带着充电宝离开,使用率会大大提高。
怪物收费还强调共享收费宝可以通过出租盈利。"一台机器可以在4到6个月内产生利润."蔡广元强调,这个行业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还在抢位。未来会形成门槛,“但不会很快”。无脑烧钱不会长久:收费怪物100%收费下单,70%到80%渠道独占,即将拉开差距。蔡广元预测,分享充电宝的日需求量将达到7300万次。
街电和怪兽充电都同意有足够的典当行可以异地借还,这样新的爆点就诞生了。单车共享可以随时随地停车,充电宝需要先摆柜子,所以推广要慢很多。
另外,单车共享只有扔到大街上才能使用,这是企业和用户的合作。共享充电宝是企业、用户、商家三方合作,所以扩张比较慢。其资本不能直接转化为“铺设量”,需要精细化的长期运营。因此,最终的结果不是在一场速战速决中决定的。但久而久之,差距就会悄然拉开。
泡沫正在消退,“窗口”正在变成“生意”
今年有8个项目死亡或爆发负面新闻。
放电技术,PP充电,乐电都死于2017年10月。其中只有放电获得了天使轮融资,所以项目的死亡不能说明趋势。
泡泡充电,鲍晓充电,河马充电,Hi电爆发负面消息,经营情况不明。河马充电被吴世春劝阻,及时离开。Hi Power融资积累了一亿多,烧钱出充电宝,但资金一直没回。据运维人员介绍,Hi耗电太快,经常掉线,不通过产品。此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小电和怪兽充电,加速了Hi电的消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8月份短暂开工,11月份关闭。虽然王会文提到了,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推测这个行业目前的增长速度太慢,无法成为美团的“下一个大方向”。今年美团在投资在线租车、葡萄酒旅游、短期租赁等领域,都是成熟市场。
关于市场端,蔡广元认为未来3到6个月资源会继续集中在头上,导致洗牌。最终一两家公司领先,两三家公司跟随,N家公司瓜分垂直市场。“对于不在第一梯队的球员,最好是朝着有创意、务实的方向努力。”
打电话的袁炳松和张晨觉得小玩家还是早点退出比较好。这个行业将是“赢家通吃”。袁炳松说,中国商人太多,一旦打起来就没有中间立场了。小店的张晨认为,主力玩家会逐渐提升行业水平,在资金和运营上形成门槛,淘汰小玩家的空。他觉得,虽然没那么快,但分享充电宝还是会在mobike迎来一场ofo风格的决斗。
但是,很多投资者不再关心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年底,朱啸虎说,“今年,市场转向新的零售。大家都在说新零售,没人说分享。”
这是好事。有人认为共享充电宝正在从“窗口”变成“生意”。当泡沫消散,真正有竞争力的项目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