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分流 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10:03:42
分享:

日前,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不仅以职称、资历、论文作为评价依据。

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思想政治素质的选拔、考核和提升,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同时,《意见》指出,要准确引进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坚决杜绝片面抢“帽子”人才等短期行为。

同时,改革编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突出教学一线需求,加大对教师教学岗位的激励力度。探索建立专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支持高校教师参与国际培训项目、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

“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和完善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既要以职称、资格和论文作为评价依据,又要突出学术贡献和影响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意见强调了这一点。

意见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增强“四种自信”,把“四种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动力。践行“四个服务”,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贡献。高校党委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提高基层党建质量的行动,全面推进“争创标杆”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主”培养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履行治党治校的主体责任。

《意见》指出,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深化“三全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全员全过程素质教育;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思想政治课”为目标,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各类课程、资源、实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走,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优势,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实施高校加强体育和美育工程,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艺术审美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改革学习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工作、全面发展。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鼓励学生在基层发光发热,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施展才华。

意见明确,以以德育人效果为根本标准,检验学校各项工作,整合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学、管理、服务、经费、组织等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人才培养全系统。突出特色和优势,完善适合办学定位、相互支持发展的学科体系,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突出质量水平,建立知识结构完整、方法先进的教学体系,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信息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突出价值取向,建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教材体系,加快教材建设研究基地建设,将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完善教材编写评审、选用、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建立优秀教材编写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编写出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教材;突出服务效率,创新以人为本、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完善分流退出制度、学生权益保障制度、有利于激发学习、公平公正的学生奖励扶助制度。

建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率先确立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标,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把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快实施“六优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明确不同学位层次的培养要求,改革培养方式,加快建立科教结合、产学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努力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这些意见要求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基于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新的学科增长点。紧密结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要,加快连接本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配套学科建设,突出优势,拓展领域,弥补不足,努力构建全面、综合、多因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优化学位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布,处理好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的关系,完善学科增减机制。学科的调整或撤销不应违背学校和学科发展的规律,避免盲目跟风和简单化。

该意见强调,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控制选人、评人、晋级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师德师风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建设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构筑师德师风高地。坚持教育同步引进、教育优先,建立健全青年人才蓬勃成长机制,准确引进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坚决杜绝单方面抢夺、挖“帽子”人才等短期行为。改革编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突出教学一线需求,加大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支持高校教师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和教材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和完善本科生教学教授制度,既以职称、学历、论文为评审依据,又突出学术贡献和影响力,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明确意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导向,加大双语或多语国际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学生结构,提高学生素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外教育行动和文化交流项目,进一步发挥建设大学在推动孔子学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选派优秀学生、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机构参观交流,积极推动优秀研究生出国留学,加大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优秀高校人才到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国际期刊兼职工作。

该意见认为,学科建设应明确学术方向,响应社会需求,坚持人才培养、学术团队和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遵循学科发展规律,识别特色优势,注重凝练学科方向,增强问题意识,汇聚高层次人才,搭建学科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一批一流学科。辐射以一流学科为导向,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形成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支撑大学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聚集顶尖人才,激发团队活力。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着眼长远,建设以学术带头人为龙头、优秀人才为骨干、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有序衔接、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和梯队,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在凝练方向、引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术造诣与道德品质并重,注重把握前沿方向,注重组织能力建设,确保学术带头人对人和财产的支配权。

学术探索紧密结合服务国家需要,着力提升重点领域原创性、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性社会影响力。围绕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简明提出学科重大发展问题,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领先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突破性技术、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创新,在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先原创成果和建设性社会影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意见,地方政府在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以多种方式支持高校建设。认真落实“发布管理服务”要求,积极推进区域优势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引导区域“双一流”建设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有序衔接的建设体系。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本投资引导。适度扩大高校自主学科设置权限,完善多元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适度提高优秀应届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国家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探索研究生招生计划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对接的新途径。

要继续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管理需要的绩效管理机制,增强高校建设资金统筹权,在现有财政拨款制度的基础上完善研究生教育投资机制。建设高校要建立多元融资机制,统筹自主资金和高校按规定可以自主使用的其他资金,共同支持“双一流”建设。完善政府、社会和高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资、联合扶持的格局。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履行政府部门的指导职责,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的咨询作用,支持学科评估组、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科委等各类专家组织开展建设评估、诊断和监督,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校建设。推进“双一流”建设监理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根据工期跟踪评估施工进度,并在工期结束时评估整体施工效果。根据施工进度和评价,动态调整支撑和施工范围。推动地方落实“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