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共有333个地级市。
2013年,共有333个地级市。
2014年,共有333个地级市。
2015年,共有334个地级市。
2016年,地级区划数为334个。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整理
2012年地级市285个。
2013年,地级市286个。
2014年地级市288个。
2015年,地级市291个。
2016年,地级市293个。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整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撤地设市”浪潮。目前,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大多数地级市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以前大多叫“地区”。地级市和地区都是地级官员。通常“四大人物”的首脑都是正厅级别的官员。当然也有相当多的省份,地级市市委书记排名前两位,被高度任命为省委(自治区党委)常委,从而成为副省级官员的行列。
将土地由土地变为城市,要满足人口、经济等多项指标。地级市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党政体制方面,地级市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CPPCC,其中市委有常委会。
在地区上,地委没有常委,只有副书记和委员;承担行政职能的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地区行政公署),不是地方行政机关,而是省、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最高领导人称为专员;该地区没有自己的人民代表大会和CPPCC,但却是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或CPPCC的派出机构。例如,大兴安岭的CPPCC全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CPPCC地方工作委员会”。
所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中共常委多了,省政府任命的区专员变成了市人大选举的市长。
另一方面,从驻地来看,地级市政府驻地通常是“区”(东莞、中山、嘉峪关、三亚的驻地也叫区,但不是国务院认可的县级区,而是乡镇级街道。三沙市位于永兴岛,这五个地级市称为直桐子市),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通常为县级市或县(大兴安岭地区除外,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为加格达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