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hman 豆瓣9.1,终于又来一部影史巨制,不看可能就再也没有了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6 16:57:37
分享:

“漫威电影不是电影”。

美国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发表的这则言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

为进一步阐明观点,他还特地撰写长文解释,情真意切,字字珠玑。

但关于何谓真正的电影,再精准的话语也难以辩清。

在这个问题上,影像远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毋庸置疑,老马丁近期登陆Netflix的这部史诗级新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爱尔兰人TheIrishman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编剧:查尔斯·布兰特/ 斯蒂文·泽里安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阿尔·帕西诺/ 乔·佩西/ 安娜·帕奎因/哈威·凯特尔上映日期:2019-09-27片长:210 分钟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96%,MetaCritic均分94。

《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美国电影学会也纷纷将其列为年度十佳电影之一。

从口碑来看,宝刀不老的马丁·斯科塞斯此番重拾最为擅长的黑帮+犯罪题材,可谓是真真地在北美颁奖季杀出了一条“血”路。

影片改编自前凶杀案检察官、调查员、辩护律师查尔斯·布兰特根据弗兰克·“爱尔兰人”·希兰口述所撰回忆录《我听说你刷房子》。

这部非虚构小说体量极大,时间跨度更是长达数十年。

可以说,它的取材本身就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传奇色彩。

而马丁也着实在影像化改编的过程中,成功地复现了这份幽深的个体史诗感,苍凉、悲壮,余韵悠长。

但坦诚地讲,它并非一部观众友好型的电影。

光是整整三个半小时的片长就让不少影迷朋友望而生畏。

连媒体记者都不禁提出质疑:索性拍成两季的迷你剧,看起来不是会轻松点吗?

对此,马丁的态度十分坚决:——

不可能,想都没想过。

他给出的理由是——

这部电影的重点就是细节的累积,细节的累积在影片的结尾发挥效用。

所以,如果你愿意,应该坐下来一次性从头看到尾。

他还建议观众别在手机上观看这部影片。

哪怕是屏幕稍大一些的ipad也好,别用手机就行。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已心生好奇。

在这个凡事追求效率的快节奏时代,在移动设备和碎片化信息侵吞大众视野的今天,马丁为什么要如此殚精竭虑,去拍摄一部不符合当代人观影习惯的电影呢?

《爱尔兰人》究竟好在哪里?盛誉之下,是否名副其实?导演为它独家定制的条条框框又有何用意?

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就藏在这快进了许多风云人物一生的三个半钟头里。

先来聊聊老马丁缘何极力推荐观众在大银幕观看本片。

原因很简单——《爱尔兰人》是一部电影,而且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犯罪类型电影。

在现实的黑帮世界,真枪实弹的正面交锋在所难免。

因此,即便影片的主演大多已至暮年,可一旦真动起手来,他们也丝毫不含糊。

能够在大片云集的颁奖季杀出一条“血”路——实则一语双关。

片外,导演马丁饱受赞誉;

片中,主人公弗兰克亦平步青云。

而为他在黑帮铺就起高升之路的不是别的,正是一条条活生生、血淋淋的人命。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原著的名字了。

“我听说你刷房子”。

乍看之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其实非常切题。

这是句黑话。

所谓“刷房子”,就是对帮派成员执行暗杀任务时一枪爆头、血溅四壁的类比,简直再形象不过了。

本片虽然没有太多的动作戏和大场面,但干脆利落的暗杀行动可是不少。

不止一位观众说过,这部影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当你看得昏昏欲睡,老马丁总会适时地安排上一段提神醒脑的杀戮。

落点精确,节奏精准。

不错,对杀戮戏码的巧妙处理,就构成了本片的最大看点之一。

相较于同类型、同题材的其他电影,《爱尔兰人》对杀戮和对抗的表现已经非常克制,也更接近现实。

这基于一个前提:黑帮要想成体统,要想维系下去,杀手就不能招摇过市。

他们必须得收敛锋芒、低调行事。

所以,影片中的暗杀无不短暂而平静。

在行动正式开始之前,杀手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定详尽、周密,无懈可击的计划。

也会把所有的宝贝摆在面前,谨慎地层层筛选出最合适的武器。

还会在精神上反复说服自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真到了最关键的那一刻,开枪杀人,永远只是几秒钟的事。

哪怕有时候需要追上去,补几枪,速度依然快到旁人来不及反应。

这就是真实的黑帮,这才是真实的黑帮。

不过,杀人也一定会留下痕迹。

就算老马丁的镜头再节制,溅落在死者周遭的滴滴血迹总归是有的。

把它拍出来,同样是对真实的尊重。

于是,在这部影片中,你能看到最平和、最短促,却也最直观、最真实的杀戮。

这在影视剧中并不常见,因为它不夸大对抗,不刺激视觉。

但它赋予我们另一双眼,让我们领教现实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着的无人披露的罪恶。

杀手的沉着、镇定和杀戮的犀利、干净,虽然和暴力美学相去甚远,可在我看来,也绝对称得上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艺术了。

《爱尔兰人》所呈现出的,专属于真实杀戮的粗粝的纹理和高级的质感,与血浆多少无关,也与手段残忍与否无关。

在“刷房子”的一刹那,它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颤。

每次完成暗杀,都把手枪扔进河里

在这个意义上,老马丁呼吁观众在更好的观影条件下欣赏本片就不难理解了。

Netflix近两亿美元的大手笔投资、和马丁极度反类型的拍摄技法,值得每位热爱电影的观众在大银幕一探究竟。

接下来,再谈谈影片为什么要拍得这么长。

实际上,这真的不能怪老马丁。

读过原著的观众应该看得出来,他已经压缩了小说的许多细节。

可半个世纪的光辉岁月、大大小小的帮派成员和不计其数的暗杀事件,岂是一部电影的篇幅讲得完的?

书中,弗兰克对查尔斯·布兰特揭露的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暴力史,更是他所处的动荡年代、和他栖居的黑暗网络的消亡史。

影片最大程度地复刻了原著的格局,光是主要刻画的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三个。

第一个,弗兰克·希兰,“爱尔兰人”。

他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影片的主人公。

第二个,罗素·布法利诺。

他是黑帮大佬,也是弗兰克的伯乐兼挚友。

第三个,吉米·霍法。

他是工会主席,也与弗兰克有着一言难尽的深厚交情。

影片就以弗兰克为视点,围绕着他与罗素和吉米的相识、相交以及他在黑帮和工会的种种际遇展开叙事。

起初,弗兰克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二战老兵。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黑帮头目罗素·布法利诺。

有赖于罗素的无私提携和战争留给他的杀人经验,弗兰克顺利地完成了一次次的暗杀指示,从货车司机一步步爬上了黑帮高层。

罗素甚至把象征着无上荣耀和绝对信任的金戒指送给了他。

这戒指世上仅有三枚。

一枚属于罗素,一枚属于费城黑手党的老大安吉洛·布鲁诺。

剩下的一枚,属于他们之中唯一的爱尔兰人——弗兰克。

除了罗素,工会主席吉米·霍法也是弗兰克的贵人。

罗素和吉米原本就是朋友,是罗素把弗兰克引荐给吉米的。

后来,弗兰克不但得到了吉米的厚爱,还成长为工会领袖,在黑白两道都混出了名堂。

可故事并没有止于这里。

要知道,弗兰克是在死前才将一切和盘托出的。

所以,在故事的最后,每一位读者、每一位观众都跟弗兰克本人一样,躲不过这既定的事实——

昔日传奇濒临死亡,黑手党也大势已去了。

不过,在死亡和衰亡到来之前,还发生了很多事。

有关肯尼迪当选总统的暗箱操作和他的遇刺身亡,乃至猪湾事件的真正诱因,以及弗兰克和水门事件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影片均有涉及。

虽是弗兰克的一家之言,见仁见智,但也多少有些参考价值。

它让我们得以从另一个侧面重新剖析一段历史。

所以说,《爱尔兰人》不仅仅是弗兰克的忏悔录,更带出当时美国社会的面面观。

主线情节而外,老马丁没有舍弃这些细枝末节。

三个半小时被塞得满满当当,够长,可也够充实。

最后,《爱尔兰人》为什么非得一次性看完不可呢?

我想,这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关乎时间的流逝。

影片中从青年到老年的弗兰克

再没有什么体验比坐在电影院里好几个钟头,全情沉浸于导演建构的平行时空,更能让人切身地感知时间的流逝了。

时间如河,始终流淌。

那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不容打断,不许叫停。

过日子是这样,看电影是这样,老马丁讲故事也是这样。

《爱尔兰人》没有严格地按照顺序的时间线索平铺直述,而是采取了相对复杂的嵌套结构来组织叙事。

叙事共分三层。

最外面的一层是老年弗兰克的临终自白。

夹在中间的一层,是他和罗素驱车前往一场婚礼途中发生的事情。

这趟旅途以吉米·霍法的“失踪”告终。

最外面的一层,则是弗兰克在黑手党和工会的成长史,从他初遇罗素的时候讲起。

弗兰克作为故事的讲述者,自由地在叙事的不同层级间进进出出。

因此,这绝不是一部错过十分钟,回来还能无缝衔接的电影。

想要跟上弗兰克的思绪,你必须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但时间的流逝在片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提示的,演员的面孔就是最大的提示。

出演本片三位主角的分别是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乔·佩西,三位影帝。

和马丁·斯科塞斯一样,他们都是影史上赫赫有名的教父级人物。

但从常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也都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

于是,对他们来说,塑造角色最大的挑战不再是如何表演得精湛,而是怎样年轻得可信。

一幅年轻的面容固然可以借助CG技术获得,但年轻的身体状态实在太难临摹了。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爱尔兰人》挑出点毛病,那可能就是,76岁的德尼罗在这部影片里“年轻”得有些力不从心。

皱纹除去了,头发也染黑了,但一举一动间,还是老态毕现。

这根本不是演技能够左右的事情,再好的演员也没法调动一副衰老的身躯。

透过德尼罗的脸,我目睹弗兰克从中年走向暮年。

可在他的肢体动作中,我只能看到德尼罗本人的老去。

人活一世,衰老是必然。

但作为影迷,想起四十余年前他在《出租车司机》《穷街陋巷》《教父2》里年轻气盛的样子,还是不禁有点哀伤,有点思念的。

《教父2》《出租车司机》当然,即便你不曾在德尼罗的身上察觉到这种老态,随着叙事的推进,生命的悲凉也会渐渐地把你裹挟。于这些风光无两的黑手党传奇而言,有两种悲凉充斥着他们的一生。一是宿命的悲凉,二是无爱的悲凉。有关前者——他们的宿命就是死亡,而且大多死于非命,不得善终。能像弗兰克这样在养老院安享晚年的只占极少数。毕竟,再波澜壮阔的人生也终将迎来疾病和死亡。大概是为了强调这点,也是为了嘲弄命运的荒唐。片中,每个数得上姓名的配角初次登场之时,老马丁都非常戏剧化地给他们标注了清晰的死期和死因。而比这更残忍的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死亡居然真的在后续的情节中得到验证,被拍了出来。这何尝不是马丁所制造的一桩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呢?当登台和退场、生存和死亡以如此狰狞而刺目的形式遥相呼应,你是可以体味到那种切肤之痛的。至于后者——对于弗兰克这样有情有义的黑道中人来讲,无爱比死亡更折磨。因为加入黑帮也意味着永远无法拥有安稳的幸福——非但自己随时会死,家人的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长大,总有一天会明白他在做着什么样的事。弗兰克的女儿佩琪比家里的其他孩子敏感得多,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她就跟爸爸保持距离,也不喜欢对他格外慈爱的罗素。爸爸的众多好友之中,吉米是她唯一愿意主动亲近的叔叔。可在看到吉米“失踪”的报导之后,她和父亲彻底决裂了。她不在事发现场,却凭直觉猜出了事情的真相。从此父女俩再没有说过话,佩琪的疏远也让弗兰克抱憾终身。讲着讲着,故事就来到了结尾,弗兰克也头发花白了。你看,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三个半钟头或许漫长,或许难熬。可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三个半钟头已然太短太短,形同一瞬间。在这部电影里,出现得最多的无非是一副副苍老的面庞和一面面被鲜血“刷”红的墙。可恰恰是它们,说出了时间之于人类个体的本质——可以长久、缓慢地流逝,也会不由分说地戛然而止。它是凌驾于生命之上的,不会倾倒,亦无法推翻的权力。在回应“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长文中,老马丁写道:“电影是关于真相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它是关于人的——人的复杂性和他们的矛盾。”那么,他应该对《爱尔兰人》很满意。

《纽约时报》原文,翻译来源时光网

这部影片传达出了他所渴求的那种具有多重性的真相,也掰开揉碎地说透了内在于人性的错乱、挣扎与彷徨。《爱尔兰人》是一部关于传奇的电影。可值得玩味的是,老马丁出人意料地对传奇祛魅了。不论是弗兰克、罗素还是吉米,影片所着力雕琢的都不是他们黑帮大佬或工会主席的身份。他们首先是人,是会哭会笑、有爱有恨的凡人。在监狱也要吃冰淇淋的吉米相反地,他把躲在背后操纵一切的“时间”缓缓地推到了台前。他说,时间不是虚无缥缈的庞然大物。时间,其实一直在为我们的生命掌权。*本文作者:kiwi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