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祭祀先祖是每年春节期间必备的节目。除夕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传统民间的观念认为,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他们时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所以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当然由于宗教、地区习俗的不同,祭祀的形式和特点也是各不相同的,祭祀文化的多样,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我们生活虽然越来越好,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变迁等原因,祭祖仪式正在减少而非增加,这些内容更多生存在一个商业的概念里,而非某种文化和情怀,希望终有一天,所有这些传统民俗里的精髓可以回归生活,回归人性。
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就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往他们继续保来年平安。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家族要在祖先遗像前,将香烛点燃,供陈汤团、糕、饼、水果,依次跪拜。还有的也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家人们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依次是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顺序跪拜。
河南开封:家人要守岁到五更时,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一齐点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新年初一早晨,人人要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早准备好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用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大伙再拿出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互招待。
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要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然后相继跪拜,此习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较为被大众熟识。
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人们端着丰盛的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众人在祖宗神位的香炉前点燃香火,亮起红烛,敲打铜磬,气氛肃穆。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然后上酒,供饭,焚化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