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小编觉得电视上那些拿着扇子翩翩起舞的人是仙女,她们拿着扇子遮住脸是怕被我们发现天仙的身份。后来知道这扇子只是舞蹈中的普通道具,她们也不是仙女。像扇子、彩带、帽子等道具经常出现在舞台上,这些道具有什么作用呢?
汉族
舞蹈基本上都会使用道具,下面就来看看这些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有哪些吧。
道具在舞蹈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在每个舞蹈中的运用也是不同的。它在汉族民间舞可以传达感情,抒发情感;可以促成舞蹈的表现力与动态美得延伸及舞蹈的风格;也可以用于身份认同角色的指代。
1、传情达意抒发感情
中国民间舞具有“群众性”、“自娱性”、“娱人性”、“即兴性”、“地域性”等审美特征,这些体现着民族性的审美特征,凸现在民间舞艺术形象塑造中“道具”的使用上。而道具在汉族民间舞抒发情感的语汇中的作用,则更体现出民间舞的本质特征,也更具有民族审美性。
凭籍某一物品寄寓某种精神追求的是汉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汉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平安吉祥的向往,对五谷丰登的企盼,都配化在缘物寄情所缘之物中。在汉族的舞蹈中,道具不仅是功能性的人体延伸,更是思想深处的情感和传统观念的体现。可见,舞蹈道具早已成为汉民族感情的载体。
2、舞蹈表现力与动态美的延展
从舞蹈形态学的角度看,“人体有节律的表情性运动”的主要构成材料就是“运动着的人体”,即舞蹈者以自己的身体为工具来表现对外界的认识,来塑造美的形象,完成艺术的创造。但是,借助一些舞蹈道具来丰富舞蹈的视觉形象,展示舞蹈的动态美,是舞蹈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道具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舞蹈者的表现力与动态美,它在某些条件下突破了人体表现的局限,拓展了人的肢体表现空间,延展了人体运动轨迹,从而成为运动人体的自然延伸。道具的使用强化了视觉艺术的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段,道具独特的使用方式,会产生特有的运动线路及规则,会导致新的舞蹈风格的产生。
3、身份认同角色塑造的指代
社会学家认为,每个人都会在特定的时空内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舞蹈中社会角色的确认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知道了他的身份,才能知道其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当然,这是通过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表演来完成的。
山东鼓子秧歌的演出中所扮形象大多是由所持道具的名称命名的。如其中的主要角色“伞”、“鼓”、“棒”。伞有丑伞与花伞之分,丑伞多扮作老汉形象,是指挥变化各种场面队形时的领头人,几名头伞中位于右侧的名为领伞,由他示意其他头伞配合指挥全场的变化。左手持伞,右手持“拨子”,拨子系有小铜钱可索索作响,为场面变化前领伞与头伞的联系信号。花伞因伞的装饰较华丽、又是带领“花”走不同队形路线得名,多扮作青年。花伞服饰深色,也有带黑髯口的。该角色代表着权力、威严、尊重以及天人合一的象征。左手持伞,右手持“虎撑”。拨子、伞、虎撑等均有风调雨顺、护佑四方的含义。鼓亦称鼓子。演员持鼓击打起舞。鼓上钉有皮带,将鼓套在左手腕上。鼓可自由翻转,击打左右两面。鼓是秧歌表演队主力,人数最多,一般由男性青壮年扮演,他如戏曲中勇士的形象,扎英雄巾,英俊、满洒。鼓是象征着壮年男性的特征、地位、责任的特有表现方式。棒亦称棒槌。由青少年扮演,演员持双棒击打、绕耍、挥舞。
这些道具的名称成为表演者身份的代称,道具的不同特征也确立了表演者的不同风格,因而通过这些道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捕捉到舞蹈角色身份的异同了。道具成为了一种仪式或契约的象征物,以及艺术语言、生活表达的特有方式。
4、舞蹈风格的促成
在汉族民间舞中,道具有时会成为促成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关键。这是因为,舞蹈的动作形态及风格特点会受到道具的影响。当人体运动中某些部位受到道具的影响和限制时,都会强化和促成另一些部位的运动。如《舞蹈形态学》中所述的“人体的文化限制在限制某些部位的运动之时强化另一些部位的运动:如‘袖手’限制了指掌而放纵了膀臂,‘束腰’限制了腰、腹而放纵了胸、臀,‘隆髻’限制了头颈而放纵了躯干——躯干中肩、胯、膝、踝的异向扭动和整个躯干的流动,而后者势必对于步态有更多的关注。”道具因自身的局限制约了运动的人体,从而也为运动人体出现新的动作形式提供了可能。即运动人体因受限定而形成不同的极具特色的舞蹈动作,因不同的动作会产生不同的动态审美,而不同的动态审美又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寓意,从而达到了舞蹈语言表达的多义性与舞蹈动态风格的多样性。
小结:舞蹈不仅仅是让观众欣赏舞者的舞姿和精美的服装,还要让观众感受这首歌、这段舞蹈的情感和内涵,舞蹈中使用的道具可以帮助这些情感更好地表达,从视觉上也能给观众带来更多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