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穴位 小儿上肢推拿穴位图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7 00:43:37
分享:
脾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①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牌经。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牌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③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亦称为补脾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便秘、食欲不振、等。

临床应用:①补牌经能健脾胃、。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与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可与清天河水、清大肠等穴合用。

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仅只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加补。

14 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以指按揉,称揉总筋;以指甲掐,称掐总筋。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惊风抽搐、口舌生疮、夜啼、潮热等。

临床应用:①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痛,通调周身气机,可与清心经、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②治疗惊风抽搐多用掐法,可与捣小天心穴合用。

15 大横纹(手阴阳)

线状穴位。

位置:掌侧腕横纹。挠侧纹头尽端称阳池,尺侧纹头尽端称阴池。

操作:①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为分手阴阳;②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央(总筋)合推,称合阴阳。

次数:30~50次。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①分手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食消,可与摩腹、推牌经等穴合用;如实热证阴池宜重分,虚寒证阳池宜重分;②合阴阳能行痰散结,可与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③揉总筋、分手阴阳是小儿推拿手部操作的常例手法。

16 十宣(十五)

位置:十指指尖,指甲与白肉际处。

操作:用掐法,称掐十宣。

次数: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高热昏厥。

临床应用:掐十宣主要用于急救、有清热、开窍的作用,可与掐老龙、掐人中、大推脊等穴合用。

老龙

位置:中指甲后1分许。

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

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掐之知痛有声者,较易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

18 二扇门

位置:手背部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①食、中二指按揉,称揉二扇门;②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身热无汗。

临床应用:揉、掐二扇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是发汗效穴。若遇患儿高热无汗,按揉1~2分钟,即可见汗出。对平素体虚外感的患儿可先固表(用补牌经、补肾经等穴)而后再用揉掐二扇门使之发汗。

19 上马

位置: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之间。

操作:①拇指端揉,称揉上马;②拇指甲掐,称掐上马。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淋沥。

临床应用:本法为滋阴补肾的要法,可与揉肺俞、补肾经等穴合用。另外对肺部感染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配推小横纹(掌侧,食、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由拇指侧直推至小指侧)。

20 外劳宫

位置:手背部、与内劳宫穴相对。

操作:①用指揉法,称揉外劳;②用指甲掐,称掐外劳宫。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等。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治疗脱肛、遗尿等症。

三关

线状穴位。

位置: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次数:100~300次。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临床应用: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摩腹、等合用;②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

22 六腑

线状穴位。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

次数:100~300次。

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舌、和秘结等。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可与清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

23 清天河水

线状穴位。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

临床应用:①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对外感发热,可与清肺经、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穴合用,对于内热,可与清心经、清肝经、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

24 上肢部穴位小贴士

1、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诸穴主要用于本脏腑的病证,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牌经、肾经两穴宜补不宜清。

2、清热类穴位:

(1)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推三关,治外感发热。

(2)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下六腑、揉小天心,清营分血分之热。

(3)揉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烦内热。

(4)揉内劳宫与操小天心结合,可清心经之热。

(5)分手阴阳能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

3、健脾类穴位:推板门、揉板门、推四横纹、推小横纹,健脾和中、助运消滞。

相关文章

[]

[]

[]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