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艾灸脚底的好处
脚底是人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医认为,脚底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经常的艾灸或按摩脚底,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更好的抵抗疾病,常见的好处如下:
1、增强身体抵抗力
按摩脚底能够刺激细胞,令细胞延缓刷老保持好活力,并且促进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令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正常。同时还能够调节体内的内分泌平衡,促进器官之间的协调,最终达到提高身体抵抗力、免疫力的作用,减少患病的可能。
2、治疗失眠
脚底有涌泉穴,而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经常艾灸此穴,能有效治疗失眠,那些晚上睡眠不好的小孩子最适合艾灸涌泉穴了。
3、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将其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4、行气活血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5、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小孩艾灸脚底怎么做
【取穴】
涌泉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主治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行间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指、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指边缘。(主治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太白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昆仑穴: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太溪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里内庭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主治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艾灸步骤】
1、点燃艾条靠近穴位3~5分钟,每穴1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
2、若皮肤感觉发疼可晃动艾条,增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若艾条没有用完,在艾条燃烧端滴几滴水熄灭艾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注意:艾条的选择要选择三年以上的陈艾,才有治疗的作用。青艾条火力太猛,而且气味也是很新鲜的艾叶味儿,效果不太好,但陈艾条,火力就温和很多,感觉效果也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