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基本上每个宝宝在出生后,都要经历一次黄疸。但黄疸也有轻重之分,到底哪些黄疸是正常现象,哪些黄疸是病理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新生宝宝会出现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液里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增多引起的,新生宝宝由于出生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会比在妈妈肚子里高,较高的血氧分压会造成一部分红细胞被破坏。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制造的一种物质,呈现橙黄色,因此,红细胞破坏后就会释放出胆红素,从而引起黄疸。
而且由于新生宝宝肝脏和肠道功能较弱,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比较低,会使得胆红素在血液里面“游荡”,不容易被排泄出去,因此新生宝宝容易出现黄疸。
黄疸,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就是指宝宝的黄疸较轻,符合正常的生理变化,而黄疸的程度如果较重,超过正常的生理变化,就叫做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会让宝宝皮肤、眼睛、尿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黄。先是面部变黄,随之巩膜、皮肤逐渐变黄,但精神、吃奶和睡眠等方面都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尿色稍黄,这是生理现象。
足月宝宝的生理性黄疸现象,一般在出生后 2~3 天出现,在 4~5 天黄疸达到高峰, 5~7 天消退,最迟消退不会超过 2 周。
早产宝宝大多在生后 3~5 天出现黄疸, 5~7 天达到高峰,而且黄疸消退的时间也较晚,一般 7~9 天消退,最长的可延迟到 3~4 周后才消退干净。
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含量较低,每天血清胆红素升高< 85μmol/L ,或者每小时升高< 0.85μmol/L 。
病理性黄疸
在新生儿黄疸中,有少数宝宝属于病理表现,病理性黄疸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1. 一出生就出现了黄疸,或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明显黄疸。
2. 皮肤黄疸程度较重,除了面部、躯干、四肢外,手掌和脚掌也变黄。
3. 皮肤黄疸的时间长,足月儿超过 2 周以上或更长的时间,早产儿超过 4 周。
4. 黄疸消退后重新又出现。
5. 胆红素浓度高,血清结合胆红素> 34 升高 μmol/L,或每天血清胆红素上升> 85μmol/L ,或者每小时升高> 0.85μmol/L 。
只要出现了上述任意一种情况,都可以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爸爸妈妈可要留心了。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往往在皮肤发黄的同时,还伴有不愿吃奶、吸吮力弱、精神不佳、呕吐腹泻、发烧或体温低、大便颜色发白等表现。这些表现可能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肝炎、胆道畸形、内脏出血等疾病引起。
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疸”,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胆红素脑病
这是黄疸的最严重并发症,由于宝宝体内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就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子里,引起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宝宝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
胆红素脑病一般是由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由于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会造成妈妈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进入宝宝血液后大量破坏红细胞,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从而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
宝宝如果得了胆红素脑病,最开始会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肉力量减低等症状,大概会持续 12~24 小时,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出现上述情况,要马上送医院。
母乳性黄疸
有些喂母乳的宝宝黄疸会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数月,这种情况被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样的宝宝无任何疾病的表现,吃奶、精神状态都正常,去医院就诊也检查不出异常,包括做化验。不过,母乳性黄疸一般影响不大,无须停喂母乳。
黄疸严重时只要暂停喂母乳 3~4 天,黄疸就会明显减轻或逐渐消失。停喂母乳期间可改喂配方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和蓝光治疗。
如何护理黄疸宝宝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几天后黄疸就会自然消退。在护理方面,宝宝出生之后不要一直呆在家里,在天气好的时候,妈妈应该带宝宝适当晒晒太阳,一方面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帮助消除黄疸,同时阳光下便于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就医。晒太阳时,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可以用个黑色的眼罩,避免阳光损伤视网膜。
病理性黄疸和胆红素脑病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光照疗法来降低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胆红素会变成不需要经过肝脏处理就可以直接经尿液排出体外的物质。
此外,医生还可能通过药物治疗等手段,来减轻较严重的黄疸。最严重的 Rh 溶血病,还有可能要通过换血疗法来治疗,换出宝宝血液中的大量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