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亲朋好友难得相聚,总会嗨吃嗨喝热闹几天,大人免不了给小孩塞好吃的,逗孩子玩。但作为家长,饮食安全一定要重视,宝宝不能吃的坚决不要给,每年都有孩子因为乱吃东西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今天,袋鼠麻麻要再强调一下春节期间的饮食安全问题,希望给各位家长提个醒~
一、别逗孩子喝酒
相信生活中有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在欢聚团圆的场合,一些人拿着筷子蘸酒让小宝宝品尝,或者直接让孩子抱着酒瓶喝酒,看到孩子被酒辣到出“怪相”就哄堂大笑。
作为父母出面劝阻,有些老人就可能会说:喝一点儿又不碍事,酒量要从小培养!
袋鼠麻麻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在我这里,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也希望作为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坚决拒绝这种逗孩子的方式。
宝宝身体发育不成熟,肝脏代谢能力弱,对酒精的耐受能力比成人更差。同样的酒量,大人或许没什么反应,孩子就可能已经中毒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
对于大多数成人来说,喝1斤50°白酒就可能挂掉,酒精致死量约为250-500g;
对于儿童,1两50°白酒就会致命,约为25g酒精量;
至于婴儿,酒精致死量为6-10g,即不到半两50°白酒。
2018年12月10日,玉林一名10岁男孩就因喝了3杯米酒进了ICU。
此外,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对酒精毒性也更敏感,很容易引发继发性脑损伤,导致孩子智力受损等。
15年就曾有一则报道:2岁男孩在亲戚的哄逗下,喝了一些自酿米酒后便昏睡不醒,并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后来诊断结果是小思因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和癫痫,智力、运动、语言发育迟滞。
即便对身体没有造成伤害,在儿童期间喝酒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形成酒精依赖,导致很多相应问题出现。
为了孩子健康,千万别逗孩子喝酒。
二、少吃腌制食品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不少家庭在冬天喜欢腌制一些蔬菜肉类。
这里要提醒大家,腌制品尽量不要给宝宝吃。
之前我们就介绍过,小孩子摄入过多的钠,会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而不管是腌菜还是腌肉,都会放大量的盐。
此外,腌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利,其含量在腌制4~10天最高,15~20天左右会下降到安全线以下,成人食用时也要注意,能不给娃吃最好;腌制肉类时,其过程中也可能会滋生一些细菌,给宝宝吃的话,尽量还是“小鲜肉”优先。
三、吃坚果注意安全
每逢过年,茶几上总是少不了一份摆盘精美的坚果。坚果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对宝宝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等有诸多好处。
但给宝宝吃坚果一定要注意安全!
1、警惕过敏
家族有坚果过敏史的情况,就不要给宝宝尝试啦!在没有过敏史的情况下,宝宝首次吃坚果也要先少量食用,确保没有过敏再放心食用。
这里着重强调一下,花生属于过敏率较高的坚果,在不确定宝宝是否过敏的情况下,务必谨慎食用!
2、控制摄入量
2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可以吃一小勺;2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可以吃20g左右。
通常,1岁内宝宝不建议吃坚果,3岁内宝宝建议将坚果磨成粉状,可直接食用或做成饼干、粥羹等。
3、注意异物卡喉
吃坚果时最好由父母或长辈看护,不要逗笑、玩闹,教宝宝细嚼慢咽,以防呛、噎出现窒息等。
前不久,陕西一名1岁幼童吃花生卡住了喉咙,转院过程中出现了窒息,好在花生最终被顺利取出。
4、警惕中毒
很多坚果易霉变,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毒素的物质,尤其是花生。黄曲霉毒素,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已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若发现坚果发霉或者吃在嘴巴里有苦味、刺喉的辛辣味等,要及时吐出并漱口。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选择正规厂家大品牌的坚果更有保障,买时一定要看外包装上的标签,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其他产品标识。非多次加工的坚果添加剂少,较容易发现是否变质,而且营养成分相对保留更多。
此外,坚果最好随取随吃,装在密封环境中,温度尽量控制在15℃以下,也可以直接购买小包装坚果。
四、这7种鱼千万不要给宝宝吃
说到“鱼”,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年夜饭必备!
对于宝宝来说,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各种微量元素等,为他们的生长发育提供均衡的营养; 另外,有一些鱼类还富含DHA,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
三文鱼、鳕鱼、罗非鱼、银鱼、黄花鱼、鲈鱼等,营养丰富且刺较少,可以给宝宝吃,避免卡喉。
给宝宝做鱼,最好选择清蒸、水煮、入馅等方式,不宜油炸、煎烤等。
注意!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环境保护署发布的鱼类消费建议中指出,有7种鱼不建议给宝宝吃:鲨鱼、旗鱼、墨西哥湾方头鱼、长寿鱼、大眼金枪鱼、马林鱼和大鲭鱼。
这些深海鱼的甲基汞含量较高,对宝宝的神经发育不利,千万别给宝宝吃。
袋鼠麻麻有话说: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强大的守护神,遇到不良逗娃方式,一定要果断拒绝,也希望大家能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
春节期间人多热闹,饮食安全别忽视,祝大家过一个健康幸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