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是外周血液的重要成分。属于一种免疫细胞,是维护人体健康的一分子,就好像是军队的战士一样,与外来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进行战斗。一旦有外界微生物侵入,人体骨髓内就会产生大量白细胞,在免疫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体内产生一种白细胞趋化因子,在此因子的驱动下,白细胞迅速由全身聚集到受感染部位或伤口处。如外来入侵者少,白细胞可将其吞噬而消灭之;如外来入侵的微生物数量巨大或分泌很多毒素,白细胞则与之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光荣牺牲。破坏了的细菌和白细胞就化解为残体,与破坏的组织一起液化,这就是脓。故白细胞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是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医生检查外周血常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应为5000~10000个/毫米^3,或是5~10×10^9/升。白细胞增高是指白细胞在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超过1万。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见于各种急性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或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少于5000个/毫米3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但小儿与成人不同,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及小婴儿,其白细胞计数可达1~1.5万/毫米3,一般儿童在1.2万/毫米3亦可称正常,故在判断结果时应考虑到年龄特点。
光凭白细胞计数还不能反映感染的病原学或血液病的轻重程度,仍需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用电子血球计数仪一般只能根据白细胞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类,为进一步了解白细胞中不同细胞的形态特点,还需根据涂片染色来判别。在显微镜下计算100个白细胞,正常情况下,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3%,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但在儿科,5岁以前淋巴细胞比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多,而过了5岁,分类计数比例逐渐接近成人。
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增高主要指白细胞总数增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分叶核细胞比例增多。这两者增高往往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中毒以及血液病如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等。有时涂片中还可发现一些幼稚的白细胞或一些特殊细胞,这可以帮助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或某些恶性肿瘤疾病,但真正确诊还要依靠骨髓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