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铊 防不胜防的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5-31 22:35:15
分享:

  铊为银灰色金属,质柔软。室温下易氧化,易溶于硝酸及硫酸,较难溶于盐酸。它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加热时可被氧激烈氧化。在室温下能与氯及溴反应,能与乙醇生成醇盐。三价铊化合物易水解为一价铊化合物。

  工业上应用的铊化合物有溴化铊,碘化铊、碳酸铊、氧化铊等。硫酸铊用作灭鼠剂,醋酸铊用作脱发剂。

  接触铊及其化合物的工业有采矿、冶炼、合金、染料、农药、火柴、焰火、制药、化工、光学玻璃、电池,光电管、低温计等。

  

  铊为极毒物质,并有蓄积毒性。醋酸铊作为脱发剂的剂量为8mg/kg,约有5%患者有剧烈中毒反应,个别可以致死。成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12mg/kg,即0.8g左右,小孩尤为敏感。

  铊及其化合物易由消化道吸收,也可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吸收后,均匀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浆中。铊能经血液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分布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以肝、肾、骨及脑中含量较高。在皮肤和毛发内也有一定蓄积。

  铊主要由尿排出,少量由粪、乳、汗排出体外。其排出速度甚慢,中毒后数月内仍可从尿中测出,70~90%在四周内排出。

  铊进入机体后,可抑制细胞酶系统的活性,使组织的代谢发生障碍,以影响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糖代谢最为突出,并可引起糖尿和血糖升高,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道及肾脏。

  铊可能因与线粒体表面的巯基结合,而抑制氧化磷酰化过程,干扰含硫氨基酸代谢,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角质层的生长,后者可解释铊的脱毛发作用。

  急性铊中毒的病理变化可见:胃肠道粘膜充血、肿胀、点状出血、细胞浸润和坏死;肺充血、水肿、支气管肺炎;肝细胞脂肪浸润和中心性坏死;肾明显充血、浊肿、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心肌脂肪变性,甲状腺萎缩等。神经系统受损最广泛明显,如大脑皮层、小脑、苍白球、桥脑、延髓、脑神经、脊髓前角以及周围神经等部位皆可累及。脑及脑膜充血,局灶性水肿,神经细胞肿胀,出现空泡,尼氏小体消失,变性和坏死,并有虎斑样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变性。周围神经可发生轴突断裂、消失和脱髓鞘等变化。亦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骨髓受抑制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