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原因
小儿腹泻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1、内在因素
(1)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孩子免疫功能较差,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
(2)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感染因素
(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有:
①细菌:大肠埃希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②病毒: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诺沃克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冠状病毒等。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一些原虫的感染如蓝氏贾第鞭毛虫、结肠小袋虫、阿米巴原虫等。
(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过多过早给孩子喂哺大量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小儿腹泻。
(2)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使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可诱发腹泻。
(3)过敏因素: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原发性肠吸收不良等都可引起腹泻。
小儿腹泻症状
小儿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按腹泻的按程度分2型:轻型(单纯性腹泻)、重型(中毒性腹泻)。
1、轻型腹泻: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小儿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腹泻:
(1)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粪质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2)脱水:一般分为三度:
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肤干燥、弹性稍低、眼窝、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失水量约占体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皱褶展开缓慢,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少泪,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减少。
重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肤明显干燥、弹性极差,捏起皮肤皱褶不易展平,眼窝和前囟深陷,眼睑不能闭合,哭时无泪,口腔粘膜极干燥。
(3)代谢性酸中毒:病儿呼吸深快,有苹果酸味,口唇樱桃红色或口周发绀,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血浆碳酸氢根离子降低,PH
(4)低血钙症:易出现在腹泻较久或有活动性佝偻病患儿,尤其易发生在输液和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喉痉挛、手足搐搦、惊厥,一般血清钙低于2mmol/l。
(5)低镁血症:当低血钙症状用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此症的可能,血镁常低于0.6mmol/l。
(6)低血钾症:患儿精神萎靡,哭声小,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尿潴留、心率减慢、心音低钝、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因心脏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钾低于3.5mmol/l,心电图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7)低磷血症: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儿可嗜睡、昏迷、软弱乏力、心肌收缩无力、呼吸变浅、溶血、糖尿等。
小儿腹泻检查
小儿腹泻需做的检查一般有便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预防脱水,然后继续给孩子饮食,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以下是针对不同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1、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母乳喂养的孩子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的孩子可喂以等量米汤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①口服补液: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
②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3)药物治疗
①控制感染:
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可选用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②微生态疗法: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
③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如蒙脱石粉。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治疗
(1)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顽固的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继续喂养对促进疾病恢复、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是有益的。
(4)药物治疗:
①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烟酸、维生素A、C和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
②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
中医辨证论治有良好疗效,并可配合中药、推拿、捏脊、针灸和磁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