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9月30日电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亦与全面小康密不可分。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共创共建共享,答好基层社会治理这道题?浙江湖州吴兴区以“融合”之道作答。
在社会治理前线,吴兴融合基层力量,开展全科网格片区治理,力求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各方数据,以数字支撑解决矛盾纠纷;建设矛盾化解“终端”,给百姓一个“说法”……吴兴,正以“融合”之道,为浙江社会治理创新贡献更多“影响因子”。
吴兴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吴兴区 供图
融合力量:建立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就像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可以感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吴兴区区委书记吴炳芳说。
2018年10月,吴兴区龙泉街道开始建设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将下辖43个小区划由3个工作站负责,配备专职网格员,并整合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常驻办公。目前,该街道共有专职网格员20人,兼职网格员近百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50余人。
疫情发生初期,每天7时到22时,龙泉街道所有网格员都会深入社区摸排情况。两周内,龙泉街道2.7万余户家庭就被排查完毕。据统计,疫情期间,吴兴区330名专职网格员,1107名兼职网格员,3000余名下沉机关干部均参与社区卡点值守、隔离点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网格员工作也回归日常。”龙泉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费伟说,网格员是社会治理工作的“眼耳口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今年4月,邻近片区曾发生燃气爆炸事件。我们想到,应及时排查本片区燃气安全隐患。”龙泉街道祥和工作站专职网格员何芳说。
检查中,何芳发现,有位90岁的孤寡老人家中未使用管道煤气,仍使用燃气瓶,“一进老人家里就闻到很浓的煤气味。”经检查,燃气瓶并未出现问题,煤气味较浓系通风不畅。工作人员妥善进行了处置。
据了解,今年来,吴兴区46个工作站共发现隐患单位2.7万家,提早排除了隐患风险。
吴兴区织里镇。织里镇 供图
融通数据:数字赋能社会治理
数字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亮色”,吴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亦受其启发。
20世纪70年代,吴兴区织里镇靠绣花枕套和童装产业起家。今时,织里镇已集聚1.3万家童装企业,超30万外来人口,在带来发展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提出挑战。
“社会治理领域也要实行‘机器换人’。”织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勇杰说。
据介绍,2012年,“智慧织里”项目启动。该项目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社会治理关键数据,6年后,织里镇刑事案件数量年平均下降近18%。
“智慧织里”,是吴兴区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样本”之一。目前,吴兴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开始建设。该中心构建了一个横跨20个职能部门,纵向链接至片区、网格的“一体化信息指挥平台”。
以网格员使用的“掌上基层”APP为例。在日常巡查中,网格员发现的问题,会通过该APP记录并上报,由乡镇流转。若无法解决问题,则继续上报,由区级职能部门处理。事件处置完毕,APP会通知网格员现场核实后结案。
此外,通过“数字吴兴智慧管理中心”建设,吴兴区打造集流转办事、动态管理、预测预警等于一体的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大脑”。截至目前,吴兴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收到问题共计逾10万件,办结率达95.68%。
在吴兴,数字力量正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融汇调解:给老百姓一个“说法”
基层社会治理,核心目的即自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吴兴融合各方调解力量,实现“最多跑一地”“矛盾不上交”。
2002年,织里镇尝试整合政府部门力量调解纠纷。17年后,织里镇聚合职能部门、法律系统、社会组织,打造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疫情期间,政府就与商会组织联手,成功化解一起群众聚集性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