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公益补贴项目”变成了“骗局”,并在多地发生,该有人负责,也值得警醒。
买房补贴50%、圆你购房梦、公益补贴项目……2015年底,贵州省盘县的大街小巷贴满了“买房返还补贴”的广告,当时几乎全城皆知。这个名为“圆你购房梦”的所谓公益补贴项目,由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与当地房地产企业联合推出。在动辄数十上百万的房款面前,相信这足以令大多数购房人心动。
但据媒体报道,不到3年,“公益项目”就被指为一场“骗局”,这些承诺20年分期发放的购买补贴,大部分在开发商交房前就已中止。而购房者则是承受了高于市场价20%的房价,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购房困难者因听信补贴而购房,在补贴中止后面临巨大的还贷压力。
媒体还调查发现,在2015年前后,贵州、江西、四川等多个省份,均出现过以公益扶贫为名的“买房返50%补贴”房地产促销活动。在购房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现补贴中止的情况,也让这种打着扶贫、公益旗号的违规促销活动原形毕露。说好的“公益补贴项目”变成了“骗局”,并在多地发生,显然该有人对此负责,也值得警醒。
事实上,这种打着公益旗号,却并无“公益”的“生意”,其分成模式并不复杂:开发商得到购房款后,将其中的20%一次性捐赠给公益基金会,后者拿到钱款,通过投资、运作获利,分20年返还给购房者50%的房款,从中赚取差价。而开发商则借此实现营销目的,加速去库存和资金回笼。而且,由于房企名义上参与了慈善捐赠,还可抵扣企业所得税,可谓一举多得。
表面看,这似乎是购房者、基金会、房企三方共赢。但扶贫基金会介入这样的市场行为本就违规,而其“三方受益”模式也只是看起来美。
一方面,开发商和基金会对购房款的支配以及补贴发放,并没有受到有效约束;另一方面,长达20年的补贴发放周期,充满着巨大不确定性,资金管理稍有差池,这个“循环游戏”就必然中断,而最后“埋单”的注定是被补贴承诺忽悠的购房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假借公益旗号进行的违规促销,不仅是房企与基金会“一拍即合”这么简单,其之所以能在多地得逞,也离不开某些力量的“助攻”。如在盘县的活动启动仪式上,“现场除了房地产、基金会的领导,原盘县政府副县长和扶贫局局长都在活动上讲话发言”。这难免被视作背书,也是对官方或官员随意站台的警示。
拿贵州此事来说,2019年3月,贵州省民政厅曾对参与补贴购房活动的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当年9月,盘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在信访回复中规定,由涉事房企按350元/㎡标准对置业补贴户进行一次性补贴。然而,这不仅与当初承诺的“50%补贴”有着巨大落差,也远低于购房者多支付的20%的房屋溢价。
这也表明,要为类似事件画上完满句号,还得对涉事开发商和基金会的违规操作有足够的惩戒——这其中,事后处置显然不能止于“要求开发商向购房者支付补贴”,有官方背景的当地扶贫基金会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也需加以明确,给购房者和社会一个答复。毕竟,“伪公益”活动不明不白地出现,不能再这么糊里糊涂地“烂尾”。
而此类骗局多发于中西部偏远地区,也给其他地方提了醒,一些开发商的促销往往会“脑洞大开”,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违规风险,尤其是与扶贫、公益等挂钩时,监管就应多一点把关意识,防止开发商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割韭菜”,也给扶贫公益抹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