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一桌私房菜被质疑,戳破一些高端菜系“神话”
- 观察家
一些所谓的老字号炒概念、混圈子、坐吃名气福利的招数不好使了。
日前,一家主打私房菜,以“选料精、做工细和主人做什么你就吃什么”著称的米其林餐厅被“喷”上了热搜。
一群微博大V前往这家人均消费过千元的餐厅,结果发现一桌菜摆盘难看、刀工粗糙,毫无色香味可言。据新京报报道,涉事餐厅随后回应称,该店实行套餐制,没有单点菜一说。微博大V一行10人的确曾到店里消费,点的是价格最低的套餐,3000元左右,包含18个菜品。针对相关质疑,该负责人表示会做好自己该做的。
这事除了指向涉事餐厅,米其林美食指南也被群嘲。毕竟图片里那些“美食”不但砸了店家招牌,也砸了米其林招牌。
对米其林“水土不服”的质疑早已有之。但米其林并非毫无借鉴意义,其评选标准涵盖质量、口味、烹饪科学和技巧,还有厨师的创意与技术精准度,这也是现代饮食应有的标准。而遭遇群嘲的餐厅恰恰没有做到这套标准,米其林餐厅、宫廷菜系两大明晃晃的招牌,并没有让顾客享受到该有的美食和服务,反而只是沦为这家餐厅价格虚高、名不副实的幌子。
比如,无论是米其林还是宫廷菜系,精致的摆盘都必不可少,“颜值即正义”在此也是真理。对比其他一些米其林餐厅,涉事餐厅的菜品,恐怕也是辱没了“摆盘”二字。而不少食客晒出来的照片,也戳破其对外宣称的“选料精、做工细”的神话。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长久以来,以涉事餐厅为代表的一些高端菜系、私房菜,有意无意通过蹭名人、编轶事为自己打造了不少光环,比如“某政要名人也排不上队”“不许点菜,主人做什么你就吃什么”,作为一种话术或商家包装营销技巧,原本也没人较真,吃得起的去饱个口福,吃不起的权当听个热闹。
怕就怕,有些商家宣传做得好,唯独忘记了把菜做好吃、做好看这个看家本领。然而,互联网时代,打脸来得之快就像龙卷风。
无论是这次被群嘲的宫廷菜餐厅,还是上次被打差评而引发风波的某老字号,都指向了一点:顾客不再好糊弄。互联网时代,进餐厅之前看点评、吃完饭后写点评,已成现代人的标配行为准则。一些所谓的老字号炒概念、混圈子、坐吃名气福利的招数不好使了。
涉事餐厅称对方“点的是价格最低的套餐”的回应也让人一言难尽,很容易让人解读出两层意思:一不是我们能力不行,二是你们这个价格只配得上这个菜品。但这显然站不住脚。餐厅按不同标准提供不同档次的菜品,倒也符合经济规律,但这不代表可以“看人下菜碟”,降低菜品质量和审美标准。
饮食的审美不仅在于味觉,“色香味”也一向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追求。尤其是近几十年间,随着人们生活改善,“色香味”真的成了标准。
被屡遭诟病的一些老字号和传统菜,显然需要看到这一点。寻找传统烹饪中的精华并加以现代化改进,也是创新之路,但这种创新需要审美作为依托。贩卖情怀、过度包装不可持续,只有不断精进菜品质量和审美眼光,才能真正配得上米其林美食的标签,否则只会遭遇“名气越大、反噬越大”的尴尬局面,像此次被群嘲的餐厅一样,成了审美反面教材。
此外,3000元一桌、人均几百的餐饮消费,在当下餐饮反浪费的社会氛围里,也略显扎眼。虽说反浪费并非一刀切地限制餐饮行业消费,但作为高端餐饮,如何结合自身经营理念,通过更加科学、精细的菜品研发和管理践行节约理念,履行社会责任,也该纳入此类高端餐厅的经营视野。
□叶克飞(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