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矿山到森林公园:太原玉泉山重披锦绣
中新网太原9月24日电 题:从废弃矿山到森林公园:太原玉泉山重披锦绣
作者 李京泽
近日,中新网记者随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山西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正是秋高气爽,漫山的喷灌设施形成壮观的“水花”开放在碧绿的山间,彩色的公路呈“几”字形环绕山腰,一路明朗直通山顶。
西山地区景观 李京泽 摄
很难想像,眼前的一切竟建成于曾经垃圾遍野的废弃矿山之上。园区范围内原有石膏矿、小煤矿等矿产企业100余家,采矿形成的山体破坏面200多处。那时,矿产废弃物及城市倾倒过来的各类垃圾形成了7个大型自然垃圾场,乔灌木覆盖率不足20%,是向市区输送粉尘、污水的重要源头。
通过一段视频资料记者了解了公园十一年的建设历程。从寸草不生的坡面被削成能站人的斜面,到打坑种树,安装喷灌系统,再到完善路网、水网建设,玉泉山是一点点变绿的,这是上千名工人背着树苗、管道一步步攀登出来的,在陡峭的山峰上他们每一步都要稳健而有力,步履维艰的样子正是开发废弃矿山的真实写照。
这个工程的带头人民营企业负责人张俊平原本经营着一家供热公司,继太原市引入社会资本,提出生态修复多元投入模式后他认养了玉泉山,可以说,玉泉山变绿的过程也是张俊平公司的“绿色转型”。
5个大型垃圾场处理完成,栽种550余万株树木,修建105公里的道路……张俊平带领1000多名工人用了十余年完成了荒山治理的70%,使废弃矿山成了吸引百万人旅游观光的休闲之处,文艺演出、自行车比赛的热门场地。
“我觉得他肯定干不成”,家住在玉泉山脚下的居民常春生在听到要建公园的消息时曾下过这样的结论,深受玉泉山附近煤矿开采困扰,几十年感受着风一来就满身尘土的他,从未想过会在近几年结束从父辈延承下来的生活。站在公园门口,背后漫山碧透,头顶天高云淡,常春生回想以前感觉变化宛若翻天覆地。
然而,他当初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那时玉泉山所在的太原西山地区由于长期无序的采煤、采石料、采石膏、挖土以及由此延伸聚集了焦化、洗煤、水泥等有证、无证企业,已满目疮痍,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长期在此倾倒更是为它雪上加霜。西山一度沦为太原的“黑色走廊”,对太原市的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西山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导致综合治理难度加大,仅靠政府投入无法承担。因此,太原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恢复和生态治理,创新提出了西山生态修复多元投入模式。于是,便有了多个“张俊平”带着社会资本投身地区生态治理。在西山地区,玉泉山这样的城郊森林公园共有21个,它们圈定了200平方公里的建设面积。
这些公园的建设者在探索中也对生态恢复有了新的认识,“生态恢复不是简单的栽树绿化,要恢复原来山体的形状和地形地貌,进一步再绿化恢复自然生态,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一直攻坚的课题。”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副总经理孙占良对中新网记者说。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山生态修复是其生态治理中的必答题。除了从源头治理关闭矿山,山西省人大也就政府与社会资本如何更好的发挥协同作用提供政策法规的支持,针对采矿企业的“谁破坏、谁治理”原则,鼓励社会资本的“谁治理,谁受益”原则等被写入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