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单”新冠疫苗:全球公平与安全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霍思伊
发于2020.9.14总第964期《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8月11日,俄罗斯出人意料地公布全球首款新冠疫苗“斯普特尼克-V”已获注册生产。因为俄政府并未公布疫苗的I/Ⅱ期临床试验数据,也没有确认Ⅲ期临床试验是否正在进行。就在一天后,巴西的巴拉那州地方政府宣布已经与俄方签署备忘录,将配合俄罗斯在巴测试并生产“斯普特尼克-V”。此外,俄方还透露已收到来自拉丁美洲、中东和亚洲的20个国家对该疫苗超过10亿剂的初步申请。
截至9月8日,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2733万人感染,89万人死亡。在感染病例数前十的国家中,有7个亚非拉国家。其中,印度确诊人数达428万,居全球第二;巴西415万,全球第三。排在前十的依次还有秘鲁、哥伦比亚、南非、墨西哥及阿根廷。
巴西和印度的疫情仍非常不乐观。6月以来,巴西每天增长新冠病例确诊人数一直在2万到5万例间徘徊,7月底单日新增病例数一度冲高到7万例,9月6日全国新增病例数仍超过3万。印度的每天新增病例数从6月初的数千例一路攀升,7月26日首次突破5万,此后波动上升,9月6日新增病例数突破8万,再创纪录。
发展中国家对“斯普特尼克-V”的抢购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几款已经处于临床Ⅲ期实验的“明星疫苗”,如美国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英国牛津大学的腺病毒疫苗等,早已被欧美发达国家以数十亿的预购协议几近“抢光”。“斯普特尼克-V”这种从未备案过的“黑马”突然出现,等于给了发展中国家一次机会。
近两个月,在WHO的新冠疫情例行通报会上,总干事谭德塞多次表示要警惕“疫苗民族主义”。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Richard Hatchett指出,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是跨越国界的,各个国家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集体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在疫苗研发后能有效运作的公平的全球分配制度。这个体系需要资金、管理以及全球支持和协作。”他这样说道。
“美国有权利获得最多数量的疫苗”
目前,美国已经与多家疫苗公司签署了超过60亿美元的预购协议。
最新的一单来自Moderna公司,8月11日,美国政府以15亿美元向Moderna采购1亿剂新冠疫苗,协议还承诺美国可额外购买4亿剂疫苗。在短短数周内,美国先后提前获得了强生公司的1亿剂、赛诺菲和葛兰素史克的1亿剂、BioNTech/辉瑞合作研发的mRNA疫苗6亿剂、阿斯利康的3亿剂以及美国Novavax公司的1亿剂疫苗。
大多数协议并非直接采购,而是通过为疫苗公司提供大额研发和生产资金,来换取对疫苗的优先获得权。例如,白宫授予赛诺菲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共计20亿美元的开发援助,以换取未来的1亿剂疫苗。除此之外,还向辉瑞授予19亿美元,向阿斯利康提供12亿美元,以及向强生公司提供10亿美元。
这些都是美国政府“急速行动”的一部分,这项被特朗普称为 “新曼哈顿”的计划,旨在通过注入大量资金将疫苗的研发周期缩短至 8 个月,并确保2021年1月前美国至少可以获得3亿剂安全有效的疫苗。“急速行动”的名单几乎囊括了全球大部分疫苗巨头,如阿斯利康、辉瑞公司、强生、默克公司和Moderna等公司。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撒钱”,美国目前已获得了疫苗市场最大的入场券。
英国最近刚从Novavax和比利时制药公司Janssen购买了9000万剂新冠疫苗,并且早在今年5月就从阿斯利康预购了1亿剂疫苗。截至目前,英国已订购了六种预备疫苗,潜在库存达到3.4亿剂。8月14日,欧盟也终于达成首笔预购协议,从阿斯利康购买了3亿剂疫苗。
在疫苗争夺上,欧盟一直紧跟美国步伐,并试图与美国竞争,但实力不足。
由于美国早在2月就对法国制药公司赛诺菲提供了大笔资金,赛诺菲CEO Paul Hudson于是说,“美国有权利获得最多数量的疫苗”,但欧盟对此反应强烈,要求他立即撤回该言论。7月22日,在美国宣布向BioNTech/辉瑞购买6亿剂疫苗后不久,欧盟委员会突然对外释放出消息,欧盟正和多家疫苗公司谈判,其中包括BioNTech/辉瑞、赛诺菲、强生和Moderna。
7月31日,欧盟宣布与赛诺菲完成初步商谈,虽尚未完成交易,但计划从赛诺菲购买3亿剂疫苗,提供给欧盟所有成员国。但就在欧洲宣布这一消息的几小时前,赛诺菲和GSK又宣布获得了美国高达21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并承诺未来向美国提供1亿剂疫苗。事实上,这是美国“急速行动”中投资最大的一笔资金,但也仅仅是其中一笔。而整个欧盟用以预购疫苗的紧急基金一共只有24亿美元。赛诺菲此前曾抱怨,欧盟的谈判效率远低于美国,欧盟与辉瑞和强生的谈判也一度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