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曲军校恋歌》是一本由陈华著作,江西出版集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一曲军校恋歌》精选点评:
●比较成功的青春小说,那个时代的爱情 顺便满足我的军嫂梦
●对姚小遥这个“小妖”印象深刻。
●为什么电视剧背景改成科大,不开森
●大一军训看的
●就说那年代朴素吧也不能太平了像作文
●~~~骗自己可以,千万不要骗人~~~
●大概有过这样生活的人很是感触吧 其中会多少找到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 当走进社会的时候 才会发现那时候的青涩和胆大竟是如此珍贵 往后的岁月很难找回
●终归是南政前辈的生活 几分感触,有些羡慕
●坦率的说,跟部队关系不大,故事拖拉,人物众多,挑战你的耐性
●303not found,惟愿那些花儿们依然盛开在每个地方。
《那一曲军校恋歌》读后感(一):无论你来自哪里,我们都共有过这段岁月
无论你贫富贵贱,高矮美丑,年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虽然没经历过军校的生活,但书中的大部分情节却又似曾相识,撩动记忆的琴弦。后头看那段岁月,总是会感叹当时的纯真和如今的无奈,这就是生命的本质吧,总是找不到最好的状态,其实正在经历的就是最好的状态!
《那一曲军校恋歌》读后感(二):70后男性都有女兵情节
我觉得本书的读者最好就是70后男性,有女兵情节的最适宜
(女兵情节后来就发展成了女警情节,女警情节就发展成了制服情节,你看,什么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一脉相承)
有女兵情节的70后男性们可以敞开了在这部书里YY
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女兵可供挑选
最妙的是还有各式各样的男兵可以对号入座,你想当谁都可以
你要什么样的结局都行
女兵也一如他们心中历来YY的那样
美丽,不美丽就善良,不善良就淳朴,不淳朴就真实
反正现在找不着这样的姑娘就对了
掩卷之后还可以一声长叹,心满意足
书有点水,反正我大概看了三个小时就看完了
有点后悔花了的20多块钱,所以我决定多借给几个人看,以求心理平衡
《那一曲军校恋歌》读后感(三):记录二十年前的爱情
在书店买了本书《那一曲军校恋歌》,作者曾是我们学校的,写的自然大部分由此汲取营养。虽然写的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略微一翻,还是觉得相当熟悉。
想起在杂志上看到一个人回忆军校往事,对她的描写,心想哪所学校也太差劲了。一看作者介绍:毕业于本校…呱…一直觉得学校民主气氛很浓,当年的丑事也成为笑谈。
看着书里那么熟悉又带着时间距离的场景,那些故事,也隐隐看到现今的影子,有那么点感动,一丝丝在心里蔓延。忽然觉得,虽然有那么多限制与约束,这种生活…真的很不错,值得我们去怀念。
多年以后——即便是二十年,会不会有人写我们的生活和青春呢?那时我在别人的笔下是什么样子呢?即使只是配角,闪亮一刹那也是美好啊!
《那一曲军校恋歌》读后感(四):怀念青春的枯燥
“军装穿在女生上上并不难看,别有一番朴素清纯的美感。但是那时我们多年轻啊,年轻的眼里只有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春天。”忽然想到了,离别已久的高中生活。
那时,我们为周末加课可以穿自己衣服不穿校服,从而盼望着周末的到来,仿佛穿上自己衣服就可以远离枯燥的课本,就可以有自由的空间。多年后,直至穿上做工装,才想到,当年的我们是那么的春天,就算是春寒乍暖,万物还未复苏之时,生活也是那么勃勃生机。
80年代的军旅生活,我并没有体会,甚至在那个时候,我都没来得及出生,呵~但是感情是相通的,无关年月。
枯燥的学习还有单调的生活,简直就是当时我对高中的全部评价,没有鲜花,只有青春的芬芳却被大都市喧闹繁华的大声调所掩盖,衣着时尚成为我们课外生活的一部分,渴望贴上时尚标签的我们,努力学会化妆打扮。香水,箱包,饰品成为打扮我们必备的装饰。开始与教导主任作斗争,留长发。刚刚清洁过的头发在老师的不经意中已经散在肩头,骄傲的香气成为一时的话题。
多年后,已经开始工作了,有了自己的积蓄,可以为自己买一双合适昂贵的靴子,这不就是彼时的梦想么?却再也买不来幼年的青春。再想穿上昔日的校服,甚至有些小丑的可笑。
朴实和怀念,到底哪个才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呢?两者紧紧相连。
《那一曲军校恋歌》读后感(五):长篇小说仅有朴素是远远不够的
长篇小说仅有朴素是远远不够的
——读《那一曲军校恋歌》
这本小说,让我感到很可惜,原因在于,这是一个被浪费的好题材。不禁更加感叹,网络文学的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作者和读者一起失去了判断力,一起进入一种平面化的叙事,陷入进去却拔不出来。就如去年很火的小说《山楂树之恋》,一样让人饮恨,多么好的题材,本可能完全写成一本经典小说,而不光光是风行一时的小说。现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测,今年就没有多少人还会说起这本书,它就像小鸟一样过去了,虽然留有痕迹,但很快就会被新的书冲击得一干二净。
如果大家只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通俗爱情故事,我非常同意。但如果说这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请原谅我的苛刻,面对好的题材,我已习惯刁钻起来,或许我可以像别人一样,叫上句好,煽情地欢呼一下,说这个小说给我呈现了多么值得回味的青春爱情,作者又如何才气迸发,题材的意义表现了含着泪微笑等,这样的词语我经常说,但对于这本书小说,我觉得这些话显得多余,现在我只关心,一个好的题材,一段好的经历,是否该用这样的方式抒写出来?是否该采用一种毫无变化的叙事方式进行?是否要刻意讨好读者?是否一定要改成电视剧?这些问题对作者来说,或许已经不是问题,也或者她本来就没有要写成经典小说的要求。虽然刘震云推荐说:“陈华重视的不是手法,而是朴素的表达。朴素的结构,朴素的情节,朴素的细节,朴素的人的内心;在众多浮躁、虚华、莫衷一是的文字中,又显示出它格外的力量。”我更愿意从从反面理解刘震云的这个词语,朴素不就是简陋么?不就是没有变化么?对一个故事而言,朴素没有错,对于一本长篇小说来说,朴素远远不够。
当然批评来得很容易,赞扬也很轻飘飘。还是再说这书吧!小说以《故事会》的文笔写了几段《知音》般的爱情故事。军营里的情感向来令人振奋,加上又是男人多、女人少,有趣的故事肯定是一茬接一茬。军校尽管也是学校,但因为纪律严格,爱情故事虽不会像普通学校那样招摇,但鼓荡的青春也是永远的主题。女主人公小米和战友一起接受着独特的洗礼,信仰、使命和爱情。在上世纪80年代,在管理制度森严的军校,秘密地谈着理想中的恋爱。确实,我不否认作者将这几段故事写得很纯情,令人有所感慨,甚至会让很多人想回到那个年代,在头脑中重新审视我们经历的大学生活,犹如当年的《血色浪漫》一般。我找到一个很“标准”的内容概括:“叶小米、郝好、朱颜、丁素梅、姚小遥、马小蕾,六个女生在男人的海洋里站在军校的舞台上走过了人生最美好最单纯的青春期,遮遮掩掩也藏不住青春与爱情燃烧出的火焰,军校生活的神秘和浪漫,冷酷和严峻,显露在一个个暴雨骄阳一般的成长片段中。”我对这个概括打了个问号!女性、成长、爱情、军营这些个主题词,似乎都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对应,可阅读经验告诉我,朴素的纯情故事也只是浅阅读时代另外一种文学生存方式罢了。轻易让人哭让人感动的文字是诱惑,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痕迹、情绪呢?为何都不见了!
至于那些推荐者的名字,王海鸰、海岩、刘震云,现在都是写电视剧的人,来推荐一部长篇小说,有一点滑稽,除非他们觉得这是个适合拍电影电视的本子,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等着将来看电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