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魏桥镇的当天,镇上的人都在讲同一件事, 几天前,张钝河过世了。县里来了很多小轿车,篮球场都停满了。 人们对这个89岁的老头儿如此关注,是因为他是张士平的父亲。在前几年,村镇的大街上,人们经常看到这个老头儿, 蹬个小三轮,戴着席帽子转悠。赶集就买个大南瓜。 村头同辈份的人和他开玩笑, 你儿子能了(本事大了),你也直起来了。 我不直,直起来倒了怎么办,哪天倒台了呢。该咋着咋着。 在张士平的堂叔张钝水看来, 张士平能有今天,与家教也有关。 他对记者说,张钝河很简朴,从不喝酒,还给儿女们制订了家规,第一条就是, 我说什么都得听我的。 刚开始工作那会,张士平每个月的工资也会先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从中拿出点给他当零花钱。 张士平完小毕业后,就进了位于镇上的县属第五油棉厂。工作是扛棉包,一袋一百斤的棉包,每天扛几十袋。后来张士平做到了厂长,工资涨到70块,老父亲依旧每个月按点收工资。这个传统直到张士平娶了媳妇才算终止。 在魏桥开饭店的一个老板比张士平小一个辈分。早年,他的父亲和张士平是同学和同事。他父亲至今还在念叨, 俩人都在油棉厂扛棉包,后来 文化大革命 被赶回家,再让去,我死活不去了,觉得被赶出来不受待见。张士平啥话也没有,扛起被褥就回去了。 回去继续扛棉包的张士平,很快被老厂长看好,提拔为厂里消防队的队长,而后车间主任,副厂长。1981年,张士平一路升到厂长。 当时的第五油棉厂还是县供销社下面的小厂,唯一的业务就是榨棉籽油。邹平县乃至滨州市盛产棉花,油棉厂很多。 上任厂长不久,魏桥村的人慢慢觉得,这个厂长张士平有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