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临近,气温逐步攀升,正是全家老少外出踏青的大好时节,出门如何给宝宝合理穿衣便成为妈妈们苦恼的一件事情。不到一岁的宝宝怎么穿?一岁以上的宝宝怎么穿?怎么穿既能保证宝宝不生病,又不失轻装上阵的风采?俗话说“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面对春日容易骤变的天气,想必还得遵循老人所言——“春捂秋冻”更靠谱。那么,下面就来学学萌娃穿衣之道吧!
萌宝穿衣之分“龄”搭配
1-12月龄的宝宝,衣服从“和尚服”逐渐转换到“分体式婴儿服”。最适合这一年龄段的保暖衣服在不同月龄有所不同:6个月以内的宝宝以全棉材质的“和尚服”为宜,这样既利于腹部保暖又方便更换纸尿裤;但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6个月以上的宝宝则可换为衣裤分体式设计的婴儿服,并注意配饰是否牢固,以免被宝宝误食。
12-36月龄,幼儿宝宝勤换衣。这个阶段的宝宝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活动量和环境温度,及时调节衣物。例如早晚外出时,由于气温较低,可为宝宝穿着稍厚、挡风的衣服;若是中午外出,大多气温较高、风力较小,可以穿着更为轻薄一些的衣服。
萌宝穿衣之“捂”出健康
所谓“春捂”就是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告诫人们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人体如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时开始复苏,原来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逐步张开。这时应该避免过早脱掉棉衣,这样冷风便不会进入宝宝身体,使宝宝感到异常寒冷。
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体都会保持恒定的温度,这种恒温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宝宝自身恒定温度的调节,难于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疾病更加容易侵入体内。并且,春季升温过快会带来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宝宝机体,容易感冒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捂”着点儿,更容易使宝宝适应冷暖变化,预防气温变化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宝宝健康好处多多。
萌宝穿衣之因“体”制宜
专家特别提醒,春天穿衣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而定,也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因为儿童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御较弱,所以,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则是该捂的信号。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无需再捂着了。应对温度多变的春日,需要父母时刻注意天气变化,为孩子及时增减衣服。
相对大人来说,宝宝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生病。一味给宝宝穿衣,只是被动防御;要想不生病,还得主动出击。专家指出,维生素AD关系着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是否完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均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十分重要,维生素A还有助于健全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提高身体对外来空气、食物的病毒防御功能。因此,补充维生素AD可以从根源上增强宝宝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宝宝在应对天气变化时拥有强壮的体魄,远离疾病困扰。这也正是儿保医生都会建议宝宝从宝出生15天起每日补充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持续到3岁以上的原因。
萌宝穿衣之“重”中之重
在宝宝的春季保暖战中,有一些需要妈妈们特别关注的重点部位。宝宝头发较少,头部血管比较丰富且位置浅,散热较多;宝宝腹部受寒会损伤宝宝脾胃功能,易发生腹泻、消化不良、感冒发烧等疾病;脚部皮肤神经末梢丰富,受凉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细血管收缩,对外来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因此,以上部位需要妈妈格外的呵护,以防疾病趁机入侵。
妈妈应多带宝宝外出活动、晒太阳,运动时应选择吸汗、透气好、宽松的衣服,并且避免穿得过多。因为宝宝穿得过多,一旦活动便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更加容易着凉。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合适,建议爸爸妈妈将手伸进宝宝衣服里面,感觉肚子、背后或是脖子的温度。因为幼儿的末梢血液循环较不佳,有时候手冷脚冷,只是因为空气对流或低温,使得末梢温度较低,其实只要中央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即可。并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多层次的“洋葱式”穿衣法,更适合宝宝,宝宝也会更舒适。春季早晚气温比中午略低一些,应尽量避免带宝宝外出。
专家特别提醒,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且散热多,但身体产热能力却不足,所以外出时还应该注意添衣。妈妈们需留心每日天气变化,同时要讲究科学饮食营养搭配,每天一粒伊可新,有助于保护宝宝呼吸道粘膜完整性,增强宝宝抵抗力。同时坚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根据自家宝宝的年龄,酌情穿衣搭配,打造完美春日穿衣体验,给予宝宝全方位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