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化脓性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流脑季节性明显,2~4月是发病高潮。本病在新生儿中少见,2—3个月以后的婴儿即有发病者,6个月~2岁婴儿的发病率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新生儿出生时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发病,在6—24个月时抗体水平下降至最低点,以后又逐渐增高,至20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人群的易感性与抗体水平密切相关。
症状
患儿从感染病菌到发生临床症状,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当健康小儿吸人带菌的尘埃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黏膜,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时的表现与一般的感冒不易区别。有的小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了,如不能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可侵入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引起烦躁不安或嗜睡、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3岁以下婴幼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乳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暴发型流脑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严重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神志昏迷,严重的可在数天内死亡。因此,流脑流行季节,凡有以上症状患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
护理
室内保持安静,患儿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头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并定期更换卧姿,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加强营养保证足够热能摄入,根据患儿热能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呕吐或不进食者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
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臀部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等抗压力器材,预防褥疮的发生。
预防
每年的11月、12月份按时给孩子注射流脑疫苗,一般接种Hib疫苗的免疫接种要根据儿童年龄选用不同程序。2—6月龄婴儿共需接种3针,每针间隔1—2月。6—12月从未接触过该疫苗者可接种两针,间隔1—2个月。一岁以上只需接种一针。5岁以上儿童一般无需接种此疫苗。
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勤晒被褥,勤洗衣服;定时打开门窗通风,保证房内空气新鲜。
流脑流行时节每天用2%—3%黄连素溶液或0.2%呋喃西林溶液滴鼻,或多吃一些大蒜。饮食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药物的宝宝要多饮水。
温馨提醒
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性措施,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行季节和地区,要警惕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生,千万不能只当感冒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