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从国外的秀场到国内的国潮兴起,从大牌高定到设计师品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风到国潮这样的风格代名词就开始挂在潮人的嘴边,仿佛不讨论李宁的秀,不说几句国潮兴起,不吹吹中国风就落伍了,说实话,看多了也有点腻味了。
回溯的中国风潮流
先从较纯粹的中国风说起吧,例如前两年流行的国风品牌,在国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时期,孕育了一批类似于意树、花笙记、集云等等品牌,主打情怀和中国风的“型”。
花笙记广告片意树国风男装以现代化改良唐装等传统服装,保留部分版型立领、盘扣加上大块面剪裁与少省等以基础元素推动古装的时装化;面料方面也是棉、麻为主,肌理感较强,差不多就是这一批偏设计品牌的大概画像了,如今虽然没有之前那么火爆,但也有着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
还有些时常推出中国风设计的、更市场化发展一点的品牌,类似于江南布衣的剪裁手法和前期的面料选择,棉、麻、绸缎给人就是国风感,他们不走型上的纯中国风或者改良,而是时尚为主,加以国风的元素设计。走的道路是以面料、版型借鉴的意。
2019江南布衣春夏发布会2019江南布衣春夏发布会虽然国风的喜好者不算少,但目前还不会是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首选,一方面是款式相对较特殊不适合很多工作的日常穿着,另一方面现在的改良式,也并没有达到大众审美能够接受的标准和需求,受众圈相对较小。
在近几年的时尚化突破,一定程度上为品牌打开了新的篇章,相对纯国风品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像是棋盘、狭义等延伸元素,能在带有韵味的同时与时装相结合。
而18年兴起国潮就更有意思了,区别于前两年的形意,现在比较聚焦在元素上,相比国外常用的四大中国风基础点,本土品牌的设计更迎合贴近年轻人喜好,在时下新潮的单品上大玩文字logo、亭台阁楼搬上服装、时尚造型搭配、再加上国牌复兴的话题,轻松又掀起一场国潮热。
老干妈 VS 纽约时装周康师傅涵养泉 VS 纽约时装周尤其是这两年的民族情绪带来不小的关注热度,但其实现有状况下并没有足够留住这些群体的优秀作品,所以对李宁们的这样的大幅度宣扬,后续别的品牌会跟风但设计力量跟不上,很容易让闻风而来的消费者失望而归,其实是不利于这个风格走向发展,总而言之就是有过之而不及。
国风四大“核心要素”
说到国风的核心要素我们主要归类为龙凤元素、刺绣、大红色和……旗袍,这也算是在国外品牌严重的固定视角。当然也还有很多梅兰竹菊等等的元素概念,总之是能让你一眼就看出来是中国风元素,就和国外品牌的“中国风”一样,很多国人都在笑,这算什么中国风。
但如果要实际的说出来到底什么样才是好的,也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得头头是道。国外设计师似乎很钟情于中国风元素,有让人哭笑不得的乌龙事件,也有些意外不错的解读。
劣质“国潮”的危害性
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中国风作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只能算是“小众”,在国外吹捧中国风美的年代,我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遗忘,现在是在重新捡起来的过程,也是不断在尝试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并喜欢的一个过程,但目前非常多的品牌却和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国外品牌一样,不研究文化不注重商品,他们真正的核心要素其实是……煽动爱国情结。
为情结而买单的购买行为,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透支消费,透支消费者的耐心而制造出流行,但我们的国风需要的并不是一时的流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慢慢深入去挖掘,并赋予新时代的创造力。
现在的国潮品牌是能看到在进步,从小众到时尚再到趋向流行,是一个发展历程也是一种筛选。每一种风格甚至品牌内的单品都会参差不齐。对于消费者来说,大部分消费者虽然也没有创造作品的能力,但是不缺审美,通过购买力和关注就能看出来。如果一直在吹嘘着这个风格有多好看,却是吸引了很多人来观看还并不成熟的作品,终究会让这些人失望的离开。
就像狼来了一样,国潮会被这些不成熟、不负责任的劣质商品,伤害的需要或许不止十年来疗伤。流行的回溯期,其实就是这种伤害愈合的时间轮回,虽然创造性的改良能缩短这样的倦怠期,但在这个行业已经趋向成熟和稳定的系统教学时候,这样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国潮当然是没有问题,一直在大家的努力下在进步和发展,将文化内涵的精华改造升级成更加贴合现代社会的好设计。问题是混在其中很多“劣质”的国潮,很容易误导消费者,长久下去会促使“中国风”的市场缩减甚至消亡。真正能留下来的,最终还是有内涵的精雕细琢,流行消耗的耐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跟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