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前囟隆起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3-10 18:56:54
分享: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缺氧或产伤引起,通常表现由意识状态改变,过度兴奋或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那么前囟隆起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前囟隆起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前囟门受伤严重时可能引起颅内出血,外观上看前囟门会鼓起来,摸起来不像平时那样软。因为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引起喷射性吐奶。宝宝反应差,嗜睡,甚至可能出现抽搐,也可以发热。宝宝前囟门这个部位平时还是需要注意保护的,一般情况下轻微的碰撞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些症状,可能仅仅出现宝宝因为疼痛而引起的哭闹。哭闹过后一定要密切注意,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来医院检查。

  可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反应迟钝、精神差等。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轻偏瘫、失语等。急性血肿有的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昏迷程度逐渐加深。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疝症状。受力比较大,出血较多或者当场有脑挫裂伤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呕吐等。如果是出血速度较慢,有些可以在三天内逐渐出现症状。主要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表现,也就是头疼剧烈和喷射样呕吐。

  一般宝宝出现颅内出血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如前囟隆起、过度兴奋、惊厥等,随着病情发展则有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现象,还会出现黄疸和贫血等,所以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轻者反应差、少动,1~2天恢复。也有的1~2天后才出现症状。重症者出血量多,生后即出现苍白、窒息,很快死亡。一般在生后不久表现有烦燥不安、尖叫或嗜睡、昏迷、前囟饱满、四肢强直及抽风、呕吐、呼吸不规则、两眼瞳孔大小不等、凝视、呈恐惧状、眼肌瘫痪、眼球震颤等。

  1.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如何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继续出血以及保护脑细胞。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保持机体正常氧合状态,保持安静,减少干扰,避免剧烈哭闹,抬高头位,一般保持在15~30度,保证液量及热卡的供给,有凝血障碍时可应用维生素k肌肉注射,或输冷沉淀,或新鲜血浆改善凝血功能。有惊厥时可以用苯巴比妥控制惊厥,也可以应用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胞磷胆碱等保护脑细胞。对于合并有脑积水的患儿应当每天监测头围,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严重者需要外科治疗,包括侧脑室引流,侧脑室腹腔分流以及内镜手术等处理。

  1、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如因特殊情况(急诊检查及手术治疗等)需搬动病儿,应保持头部固定。对于昏迷病儿应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时应及时降温。如头痛、烦躁者,可给予适当镇静药。注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足够的热量供给。对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应注意纠正低血压,将血压提至适当水平。

  2、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处理。如对于血小板减少所致者应及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对于血友病应输注Ⅷ或Ⅸ因子;感染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低凝时应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纤溶药物;对于维生素K缺乏症应输注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复合物或新鲜血等。

  3、对症治疗,对于严重症状应及时处理,如积极抗惊厥和控制脑水肿、颅内高压等。抗惊厥常用氯硝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脑水肿的处理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颅内高压者可静脉推注脱水剂或利尿药。

  4、腰椎穿刺,反复腰穿放脑脊液适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但如患儿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或极度烦躁甚至已出现脑疝的早期征象,则应禁忌腰穿,以免诱发脑疝。 对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通常每次可放脑脊液量3~14ml。起初可每天腰穿一次,当颅脑CT或B超显示脑室明显缩小或每次腰穿流出脑脊液<3~5ml时,则可改为隔天一次或间隔更长时间,直至脑室恢复正常大小。总疗程一般为2周至1个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有超声的动态监测。

  5、硬膜下穿刺 适用于大脑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前囟未闭时尤为适用。穿刺成功后应让液体自动流出,而不要用空针抽吸,每次流出的液体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5ml),否则可能诱发再出血,甚至导致死亡。穿刺的间隔时间取决于硬膜下出血量或颅内压,一般可每天或隔天穿刺1次。两侧硬膜下血肿者,每天只穿刺一侧,交替进行。

  6、手术治疗 若出血量较大,脑实质症状严重或出现脑疝等危险症候,应早期进行手术,清除血肿。一般病例则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脑血管造影及手术,包括清除血肿和对局部畸形血管的处理等,通常以发病后2周左右实施为宜。对大脑凸面桥静脉出血引起的硬膜下出血,多数可经反复硬膜下穿刺引流治愈,少数需手术治疗。对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治疗,主张反复腰穿放适量脑脊液或加用药物治疗如乙酰唑胺、呋塞米或甘油等,以减少脑脊液的生成,如无效时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你的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