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来例假 女性不来月经的六个可能原因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5 16:47:18
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很多人希望自己的月经不要来,但是,每一个月都会经历的月经如果突然间不来了,恐怕很多女人都会担心:会不会出现了什么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呢?月经不来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或许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原因,那么,导致你的月经不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后脑--生茶杯-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

  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

  女性不来月经的六个可能原因

  压力

  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情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月经。

  贪凉

  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电磁波

  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坏影响,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便秘

  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直肠内大便过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若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月经紊乱。

  蹦迪

  噪声会导致女性机能紊乱,对月经和生育能力均有不良影响。

  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性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每天吸烟1包以上的女性,月经不调者是不吸烟妇女的3倍。

  应对月经不来的小妙招

  妙招一

  1、缓解精神压力,可从事一些全身运动,如游泳,跑步,每周进行一至二次,每次30分钟。

  2、多食用一些有减压作用的菜肴,如香蕉、卷心菜、土豆、虾、巧克力、火腿、玉米、西红柿等。

  妙招二

  1、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2、不妨在食谱中添加大葱、豆类、南瓜、大蒜、生姜、栗子、橘子等食物;另外,醋、酱、植物油、辣椒、胡椒等调料及炖牛肉、鸡肉高汤,都对这种情况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作用。

  妙招三

  1、日常操作电脑时,要做好防护。

  2、在手机上装个免持听筒对话器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当然,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

  3、少用微波炉,冰箱不宜放在卧室里。讲究电器的科学使用,尽量避免多种电器同时开启使用,持续使用时间不可过长,次数不宜过频。

  4、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都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妙招四

  1、甜蜜药方:取麻油、蜂蜜各一匙,搅拌后服用,可滋润肠胃、促进肠胃蠕动。

  2、每日早起空腹喝一碗或两碗热菜汤,对治便秘有显著疗效。

  3、杜仲茶是便秘者的上好饮品,可解除便秘、减少脂肪。每天早晚或饭后喝柠檬汁,能增进肠胃消化,减肥并有软便功效。

  妙招五

  尽量选择清静的地方聚会,减少对噪声的接触。可以缩短每次光顾迪吧的时间,或在自己家中开party。

  妙招六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果断地戒烟。

  2、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减轻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可服用一些药片,或多吃橘子、橙子、猕猴桃等水果。

  闭经食疗方

  闭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血脉失通所致。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气血不足和肾虚,实者多由寒凝,气滞和血瘀。治疗上,因气血不足则应补益气血;因肾虚则需补益下元,因寒凝则需温经散寒,因气滞则需疏肝理气,因血瘀则需活血化瘀。可根据不同症状实行辨证施治施食。

  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1、桃仁牛血汤。桃仁10克~12克,鲜牛血(血已凝固)200克,食盐少许。将牛血切块,与桃仁加清水适量煲汤,食时加食盐少许调味。具有破瘀行血,理血通经,美肤益颜功效。适用于闭经,血燥,便秘等症。

  2、木耳核桃糖。黑木耳120克,胡桃仁120克,红糖200克,黄酒适量。将木耳,胡桃碾末,加入红糖拌和均匀,瓷罐装封。每服30克,1日2次,直至月经来潮。具有滋肝肾,益气血,养冲任功效。适用于子宫发育不良之闭经。

  小编爱叨叨:如果有一天,你的月经突然不来了,那么请不要大意,一定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哦。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