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活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它本身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的。所谓儿童生活的自然属性,是指儿童生活是随着特有的背景自然展开的,是以儿童固有的天性为依据展开的。它具有较少的人的主观色彩的烙印,儿童能动的作用较少,从而他对外在世界的改造功能要比成人小得多。也许正因为如此,卢俊特别强调儿童的天性。杜威则用“本能”来表示儿童的天性,并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制作的本能、语言社交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究的本能,儿童生活就是本能的自然流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儿童的社会性和能动性才逐步得以提高。
可是,现代的儿童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的作用不足。在社会生活的文化状态中存在,就变成儿童生活的自然要素不足。所以,儿童生活本身存在着自然和文化的矛盾:一方面,儿童作为生命个体其成长以自然为起点,是一个身体和心理的自然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儿童成长一开始就是一个文化过程,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随着其自身自然能力的成长而承载越来越多的文化。与成人不同,儿童生活在自然与文化的关系上是以自然作为成长基础的,一切文化因素都必须以自然的承受力为前提。当然这个自然的承载力就是儿童的天性力量,天性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宇宙性,它遵守一定的自然法则,存在于人的肉身与心灵层面,存在于被弗洛伊德称为精神或精神生活中最原始的本能——“本我”中,“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儿童早期的生活受着自然天性的牵引,在精神文化中复演着人类过去的文明历史。当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得了精神文化的近代形态以后,儿童便逐步迈入了现代文明生活,儿童变成了成人,他不知不觉与童年道别。生活已经不再是游戏,而是一场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