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赶走老鼠 怎么赶走老鼠?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8 10:47:23
分享:

老鼠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是从人类开始定居务农有了家就依附人类为生,时时处处危害人类,种类多,数量大,适应性强,得以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从古生存至今,成为人类不请自来,不受欢迎的客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怎么赶走老鼠吧!

怎么赶走老鼠?

1、家猫驱鼠:众说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养一只猫或者抓一只爱抓老鼠的猫,老鼠就避而远之了。

2、电子驱鼠:在网上或实体店购买电子驱鼠器,利用超声波或老鼠的惨叫声来驱除老鼠。

3、粘纸灭鼠:购买一些强力粘纸,在上面放一些香脆的食物,放置在墙角边,粘上老鼠使其不得动弹而死,给其它老鼠以威慑力而驱鼠。

4、水泥灭鼠:将食品炒熟,加入干水泥,拌上香油,放于老鼠出没处。待老鼠食后,水泥吸收老鼠肠胃内的水分而凝固,使老鼠腹胀而死。

5、石灰封洞:在屋子里找到老鼠洞,将石灰倒入鼠洞,再灌以水,使石灰遇水冒热气,再用水泥将洞口封死。

如何消灭老鼠?

1、环境灭鼠:老鼠需要水、食物以及隐蔽的栖息条件,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创造一个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就能使一个地方的鼠量大大下降,并能使灭鼠成果容易得到巩固。所以我们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清除住宅周围的杂草、随意堆放的物品,经常清扫室内外卫生,各种用具杂物收拾整齐,衣箱、衣柜以及书籍、鞋帽等要经常检查,不使鼠类营巢。鼠的食物不仅包括人的食物,还包括饲料、垃圾、食品行业的下脚料、粪便等,这些东西要存放在加盖的而且没有缝隙的容器内,使老鼠得不到食物而被动地去吃投放的毒饵,以达到消灭老鼠的目的。

2、物理灭鼠:物理灭鼠又称器械灭鼠法,应用较久,应用方式也较多。不仅包括各种专用捕鼠器,如鼠夹、鼠笼,也包括压、卡、关、夹、翻、灌、挖、粘和枪击等。物理学灭鼠也讲究一定的的科学技术,如安放鼠笼(夹)要放在鼠洞口,应与鼠洞有一定距离,有时用些伪装,可以提高捕杀率,鼠笼上的诱饵要新鲜,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一般第一个晚上老鼠不易上笼因有“新物反应”,二、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

3、化学灭鼠:化学灭鼠又称药物灭鼠法,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药物灭鼠又可分为肠毒物灭鼠和熏蒸灭鼠。作为灭鼠所用的肠道灭鼠药,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其次是无机化合物和野生植物及其提取物,胃肠道灭鼠药要求对鼠有较好的适口性,不会拒食,毒力适当,由它为主制成各种毒饵,效果好,用法简便,用量大,其次是毒水、毒粉、毒胶、毒沫等。熏蒸灭鼠,如磷化铝、氯化苦可用于仓库、轮船熏蒸灭鼠。

4、生物灭鼠:生物灭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天敌灭鼠,鼠类的天敌很多,主要是食肉目的小兽如黄鼬、野猫、家猫、狐等,鸟类中的猛禽如鹰、猫头鹰等,还有蛇类。因此保护这些鼠类天敌,对减少鼠害是有利的。二是生态学灭鼠,也就是通过改良环境,包括防鼠建筑、断绝鼠粮、农田改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处所等,也就是控制、改造、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是综合鼠害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环。

老鼠有什么危害

1、老鼠每天在各种地方活动,身上带有很多的细菌。如果我们在进食后,没有及时把食物收拾好,老鼠偷吃了食物,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进食了老鼠吃过的食物,这时,食物中老鼠传播的病毒就会进入到我们的体内,我们就有可能患上流行性出血热,在患上流行性出血热之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危害生命。

2、如果我们家中有老鼠,没有及时消灭,在我们熟睡的时候,老鼠会爬到床上,在我们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啃咬我们的身体,在被老鼠咬后,要及时到防疫部门清洗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因为在老鼠的唾液中也含有狂犬病毒,在我们被老鼠咬后,狂犬病毒会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如果我们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患上狂犬病。

3、老鼠身上还携带有跳蚤,如果我们的家中有老鼠,在我们被老鼠身上的跳蚤咬后,皮肤会感觉非常痒,我们会搔抓,在搔抓后还有可能继发感染。我们在消灭老鼠的同时,还可以在被跳蚤叮咬的部位涂抹抗过敏软膏和抗生素软膏。

4、如果老鼠自身感染有钩端螺旋体,在老鼠的排泄物污染了食物或我们的饮用水,我们在进食这些食物或水后,还有可能感染上钩端螺旋体病。患上钩端螺旋体病后,会出现发热,小腿后面的肌肉痛,并且会出现眼结膜会充血等症状。当我们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否则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5、当我们的桌面,床单,凉席等日常用品被老鼠爬过之后,我们一定要仔细清洗,对于老鼠爬过的桌面和其他器具还可以使用巴氏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家中出现死去的老鼠,也要及时清理。

6、当我们在野外夜宿的时候,老鼠身上的寄生物在叮咬我们后,还有可能使我们感染上恙虫病和鼠疫,在感染上恙虫病后,我们的身上会出现焦痂,并且淋巴结也会出现肿大,鼠疫的症状更为严重,当我们在野外被叮咬后,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治疗处理。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