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是个医学术语简称,全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指每小时红细胞沉降的速率。测定血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一般有微量法和全量法。微量法是用一根约15厘米长的有刻度的毛细管,把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注入至刻度100处,观察每小时红细胞沉降速度;另一种是全量法,是从静脉抽取血液1.6毫升,加3.84%枸橼酸钠0.4毫升,充分混匀,千万不要出现凝块,然后注入标准血沉管,垂直竖立在血沉架上,分别记录1小时及2小时后红细胞沉降的毫米数,这就是临床常用的魏氏法。小儿正常值为:第1小时为1~15毫米,超过20毫米即为异常;第2小时为20~30毫米,超过30毫米即为异常。由于微量法不够准确所以现在临床上多已不采用。
在进行血沉测定时,医生或护士应尽量避免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如抗凝剂和血液之比必须按1:4配置;操作时血沉管不能倾斜,必须竖直,并应及时记录时间和观察时间,另外血沉管应保持干燥,不能存有气泡或液体。任何操作不按常规进行都可影响血沉结果而对疾病的诊断造成误差。
影口向血沉结果的因素很多,纤维蛋白质、球蛋白增加都可使血沉加速,而白蛋白、红细胞形态异常都可使血沉减慢。因此,中度以上贫血、肾病综合征、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非感染性疾病可致血沉加快,而结核病、结缔组织病、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与组织破坏等引起的纤维蛋白质或球蛋白增加也可使血沉加快。一般来讲,感染、炎症、组织破坏与恶性肿瘤等疾病在进展中,血沉加快:而炎症得到控制,组织修复等病情稳定或恢复时,则血沉下降。故结核感染、结缔组织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情变化可从血沉快慢的程度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