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组成:
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黄芩、重楼、竹叶、地龙、白薇、柴胡。
2、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解毒利咽。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目赤,咽喉肿痛,或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咀嚼不便,咽喉痛痒,舌红苔黄,指纹紫或脉浮数或滑。
3、特点分析:
本成药清热之力较为突出,功长解毒退热,并兼凉血散瘀之效,对于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者较宜。临床以发热恶风、咽痛腮肿、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4、药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等作用。
5、传统应用:
感冒、痄腮证属外感风热者。
6、现代应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7、用法用量:
口服液:口服。5岁以内一次10ml,5-10岁一次20-30ml,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5岁以内一次5g,5-10岁一次15g,一日3次;或遵医嘱。
8、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者慎用。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品。
2 小儿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二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颗粒)
1、药物组成:
柴胡、桂枝。
2、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清里退热。适用于风热袭表证,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浮数。
3、特点分析:
本成药为临床小儿常用退热中成药之一,功长解表退热。药仅两味,为太阳少阳合治之剂。虽清解之力较弱,退热之效却较为显著。故对于外感表邪所致的中低度发热较宜。临床以发热、恶寒、咽干为使用指征。
4、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抗感染、抗病毒、镇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5、传统应用:
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6、现代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7、用法用量:
口服。1岁以内,一次5ml;,一次10ml;4-6岁,每次15ml;7-14岁,一次20ml。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8、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者慎用。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 小儿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三 小儿解表颗粒
1、药物组成:
金银花、连翘、荆芥穗、防风、叶、葛根、蒲公英、黄芩、牛蒡子(炒)、人工牛黄。
2、功能主治:
宣肺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流涕,咽喉痛痒,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红或脉浮数。
3、特点分析:
本成药解表之力较为显著,清热之效稍逊,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热象皆较显著者为宜。临床以发热恶风、咽痛、舌红为使用指征。
4、药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镇痛等作用。
5、传统应用:
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6、现代应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7、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1-2岁一次4g,一日2次;3-5岁一次4g,一日3次;6-14岁一次8g,一日2-3次。
8、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者慎用。脾虚便稀者慎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品。
4 小儿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四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1、药物组成:
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葛根、板蓝根、水牛角、大黄。
2、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利咽。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干结,舌红苔黄燥,指纹浮紫或脉浮数。
3、特点分析:
本成药功长清热泻火,又兼解表散风之功,对于外感风热表证,邪热内盛者较宜。临床以高热、咽痛、便干、舌红苔黄燥为使用指征。
4、药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镇咳、祛痰、增强免疫等作用。
5、传统应用:
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6、现代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7、用法用量:
口服。1岁以内一次2.5-5ml,1-3岁一次5-10ml,3-7岁一次10-15ml,7-12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
8、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或脾虚、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