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什么意思 霜降是什么意思(霜降的传统含义解释)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3-08 12:11:29
分享:

初霜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在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

古籍解释:

《逸周书·周月》:“三月秋:夏,秋分,初霜。”

《国语周玉中》:“火见风止寒。”三国吴·注:“初霜后,清风先来,故人应备寒。”

魏巍《东方人》第一部第十五章:“节气上,尚未初霜,此处已有数次霜冻。”

传统解释初霜节气含义:“二十四节气”说:“九月中旬,气体凝结,露水结霜。”这时气温降到0℃以下,空气体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白色晶体在地面上,称为霜。初霜指初霜。耐寒植物会停止生长,呈现出晚秋的景象,这是欣赏枫叶的好时机。

初霜吃柿子的原因

俗话说,“初霜到,吃柿子。”柿子一般在初霜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柿子皮薄,肉香,营养价值高。

柿子的品种很多,大约有300种。从颜色上可分为红柿子、黄柿子、绿柿子、朱柿子、白柿子、黑柿子等;从果实形状上,可分为圆柿子、长柿子、方柿子、葫芦柿子、牛心柿子等。柿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涩柿子;柿果在树上不能自行脱涩,必须人工脱涩或采收后成熟才能食用。二、甜柿子:柿子可以去除树上的涩味,可以鲜食。

成熟柿子含15%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膳食纤维,钙、磷等矿物质元素,胡萝卜素等维生素。柿子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柿子可以生吃,加工成柿饼和柿饼,也可以用来酿酒和制醋。

初霜是壮族的初霜节

壮族第一个霜冻节以大新县夏磊镇为特征,其起源与夏磊土司的传说和庆祝丰收有关。相传清朝末年,第十四代土司徐和他的妻子胡润土司之女岑,与丈夫一起骑马放牛到闽越沿海。因为岑余音骑着牛打仗,所以被称为“莫亚”。“雅”是壮语老年妇女的称谓,“莫”是牛的意思。岑余音抗击侵略的胜利恰逢第一个霜冻节。为纪念许和岑,夏磊人修建了寺,并在初一霜冻日,用画像举行游街活动。岑的事迹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个是壮族女子岑余音,箭术高超,骁勇善战。她曾带兵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抗击倭寇。她战斗果断,预知事情。她多次击败入侵的敌人,得到了皇帝的奖赏。最后,她解除了武装,回到家乡,直到去世。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祭祀,纪念她在第一次霜冻中击败日本敌人,这一天逐渐成为第一次霜冻日。另一方面,她和丈夫为了保卫壮族人民的和平和财产,带兵抵抗入侵的敌人,在初霜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所以当地人庆祝了三天作为节日。初霜的前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壮族人去夏磊附近的村庄过夜,第二天早上他们去余音寺做礼拜。据说在清朝,当地国家官员也准备祭品参加祭祀。祭祀结束后,群众返回,在附近表演舞狮、唱壮剧、民歌等活动,庆祝思念民族英雄的节日。节日由此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壮族的初霜节也与稻作民族的节日规律有关,是一种收获节的形式。根据《直隶诸顺州志》中“初霜节”的记载,“前一天,城里家家户户都包着粽子,这叫‘迎霜饺子’。在节日之间为祖先和孩子点燃蜡烛和熏香。四香又叫糯米糕,叫“洗镰刀”。推原由,盖兴出场。”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