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重阳节、太阳秋节和“踏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除夕、清明节和中原节统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在唐代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代王朝纷纷效仿。重阳和三月三“踏入春天”是一家人涌出家门。这一天,重阳的所有亲戚都必须一起爬“避灾”。
在《易经》中,“六”被指定为负数,“九”被指定为正数。九月九日,日月相融,故称重阳,又名九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自魏晋以来,重阳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历代文人都在唱。它在唐代被正式指定为民间节日,并从那时起得到继承。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建立尊重、尊重、爱护和帮助老年人的氛围。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1.享受秋天
重阳节是赏秋的最佳时间,南方一些山村还保留着“晒秋”的特色。去农村享受民俗、观赏秋日阳光,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秋日日光浴”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居住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的村民。,不得不利用他们房子的前后和窗台的屋顶来站立和悬挂他们的庄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经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业习俗现象。这种村民晒庄稼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渐成为画家和摄影师追求创作的素材,创造了“晒秋”的诗化标题。这种在秋天晒太阳的习俗,从发展至今,在很多地方已经逐渐淡化。然而,在江西省婺源县七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为农民庆祝丰收的“盛大仪式”。随着果蔬的成熟,黄陵每年9月9日开始进入秋季,举行盛大的秋季节日。黄陵晒秋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最美的象征”后,演变成一个“图腾”,一张推广乡村旅游的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往婺源欣赏秋拍。
2.爬得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秋天是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远眺可以达到放松、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就记载了汉代九月九日人们来此游览观城。东晋时,有一个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3.吃重阳糕
据史书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没有固定的方法,比较随意。九月初九,古人打算在九月做蛋糕,孩子们的头上盖着一块蛋糕,祝他们的孩子一切顺利。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有两只小羊,这样才符合重阳的意思。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了一面小红纸旗,点了蜡烛和灯。这大概就是“点灯”“吃饼”而不是“登高”,用一面小红纸旗代替吴茱萸。现在重阳糕还没有固定的品种,重阳节吃的软糕叫重阳糕。
4.欣赏菊花
重阳节一直是赏菊的习俗,所以古代也叫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花月。菊花大会在节日期间举行,全市人民都参加会议欣赏菊花。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饮赏菊吟诗已成为时尚。在中国古代习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5.喝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金代葛洪写的《抱朴子》记载,南阳山人喝菊花的甘谷水,寿命更长。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认为是重阳一定要喝的“吉祥酒”,祈求赈灾。
6.玉佩
古代流行插吴茱萸的习俗,故又称吴茱萸节。吴茱萸可入药酿酒、滋补身体、治病。在唐代,吴茱萸和瓒菊的插入非常普遍。吴茱萸香味浓郁,具有驱虫祛湿、祛风消食、治疗寒热的作用。人们认为九月初九也是一个悲惨的日子,所以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山茱萸来辟邪和寻求好运。吴茱萸又叫“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