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调查了163位网友后,只有5位网友反映没有微信群或者有群但没有名字。在剩下的158条回复中,我们发现微信群名其实有一些极其相似的规则。比如“家”这个元素在群名中出现频率最高,有107个网友用“feller”、“home”、“home”等词组成群名,占三分之二,其中6个只有单个“家”字。
家庭微信群命名规则是什么?微信群名中有哪些奇怪的想法是“家”?如何给一个没有“家”元素的网友取名?微信群名中哪个号码最常用?
规则1:“一”、“三”、“亲”
看着这些微信群名,我们得到一个规律:大多数家庭的微信群名都强调内部的统一性、统一性和外部的区分性、特殊性。
一种非常主流的命名方式是“姓+家+X”,大多直接用姓,少数用同音字。据调查,符合姓氏法的家庭有25户,如“郑家大院”、“乔家”、“方家拜年”、“周家”、“刘家姐妹”、“李家之家”。这可能反映出“姓”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家庭,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作为父系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使在核心家庭中,家庭的女主人也经常包括在丈夫的姓氏中。当然也有二奶不愿意完全被老公拥抱,只好强调另一个概念,那就是“娘家”。所以有网友选择了非常明确的“五堂娘家”和“我妈娘家”,也有需要转个弯但仍表达娘家概念的“外婆家”。
不过也有姓的成分,大部分网友选择保守稳重的“姓+家”,还有一些团名很可爱很有趣,思路很清晰,比如“彭霸天到家就报团”。从群名来看,似乎彭家是一个受到父母青睐的“混世魔王”朋友。再比如“老陈家给红包”。希望这位网友可以晒群二维码,有利于更多姓陈的网友入群抢到几个红包。
通过姓氏的融合,一个家庭可以与其他家庭区分开来。在内部,许多家庭指向团结和整体。所以“一”是群名中最常见的数字,有45个群名带有“一”,占28.7%,如“一家”“我们家”“一家聊天”“一家”,6个家庭巧用“一家”。
除了“一”之外,“三”也是组名中最常用的数字,“一家三口”和“一家三口”,两家共同选择了“吉祥三宝”。也许这个数字反映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诞生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核心家庭。虽然都是“三”,但也有两个很有文化意义的“三”,一个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一个是江洋的名著《我们仨》。
但是,一个家庭的团结统一是不够的。微信群名经常宣传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爱。在统计中,有15个家庭有“亲”,12个家庭有“爱”。因此,在“一”、“家”、“亲”、“爱”的复杂诉求中,产生了“相亲相爱”的群体名称
规则2:“新”和“旧”
家庭微信群名的第二条规则是:对比传统概念,或者用英文展示新趋势。
相对于传统观念而言,第一种表现形式是群名往往喜欢用古代王朝对富家的称谓,如“尧门”、“立夫”、“新贵”,最霸气的是名为“皇族”的家族微信群。单看团名,似乎这些家庭的成员都很热衷古装剧。
传统观念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古语、古训和古代传说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是中国古代人对家庭观念的一个重要训诫——“家和万物昌盛”。此外还有一些改编,比如源自《鱼头开始发臭》的《上梁下梁》,还有《三人行,我的老师们》《七仙女》等等。
相对于这些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名字,其他微信群名都是极其“洋气”的,经常使用英文或英文同音字,但也有普通洋气和高级洋气的区别。一般来说,用“家”、“家”、“小家庭”也可以用“伐木疲劳”、“我爱米粒”或“我们在伐木疲劳”。统计显示,4个家庭选择了“伐木疲劳”,2个家庭使用了“我们正在伐木疲劳”。
在高级洋气中,一些家庭选择使用外国文化产品,如《美少女战士》、《三剑客》、《辛普森一家》、《维基百科》。
规则3:吃和放
微信群名还有一个规则,就是吃了或者食物和家人所在的地方命名。
这样的群名也很常见,比如共同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爱吃的食物也不一样,即使每个家庭都用“吃”这个元素,也不重叠。比如“红烧肉配红烧肉”和“吃蛇”,最好奇的是一位四川网友贡献的“铜娃子是厨师”。据报道,“同娃子”在当地语言中是堂弟的名字,但这个堂弟不会做饭。
除了“吃”之外,还有其他喜欢按位置命名的网友,如“高家板桥”、“202*204”、“307”、“秋家二楼”。作者对这位只需爬一段楼梯就能回家的网友表示钦佩。
规则4:没有规则
《长天屠龙记》里,张三丰让张无忌学太极,问无忌学了一套拳法之后,忘记了多少。无忌忘得一干二净,老人自得其乐。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武林江湖,没有套路是最高套路。家庭微信群名也包含着类似的道理,最高的超级群名就是那些让人无法把握规则的。这些名字得从三分之一不具备“家”元素的网民说起。
在这部分网友中,有一个班没有“家”、“一”、“三”、“亲”等高频词。,但实际上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转换了表达方式。比如在描述一个家庭的时候,有的人选择用“窝”或者“梦想港湾”;说起一家三口,有网友用“妈妈和肖骁”或者三个很酷的表情;如果表达家人对彼此的爱,可以用“莫莫大”、“团结友爱亲戚土豪”、“紧密团结在房委会周围”、“冬天多穿点衣服”;也有很务实的家庭用“居者有其屋小组”这个名字;也有自我嘲讽的,比如“犯了两次罪的家庭”。
还有一些团名,贯彻“取之于霸气”的方针,比如“人大代表”、“学神学霸”、“高智商团”、“无敌xx内容队”,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其他组名用了一些语气词,但是不同的语气词也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哇哇哇哇”,让人觉得这个家族有狼的血统,然后猜测可能是全家都爱吃肉。再比如“哦哦”,好像是一个很MoMo的语气词作为群名。不知道这个家庭之间的问答是不是经常很陌陌。也有很真实很现实的家庭,因为只群发红包,所以直接叫“吐红包”。
最后一组名字让人觉得自己脑洞最大。他们是“吃土委员会”、“被风吹的油砧板”、“芝麻花”、“窃窃私语”、“窝头”、“被你包围”、“哈哈团队”,他们对这些名字的动机非常好奇。
一般来说,家庭微信群名包含不同世代的亲戚,肯定有代沟。所以除了少数情况,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一个比较平和友好的群名。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她有一群女人之间的虚假友谊。虽然这可能符合一些家庭中嫂子和阿姨的真实关系,但长辈们不会接受这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