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市第一天股价表现不理想,第二天就破了。昨天海底捞上市第二天股价就破了,收于16.92港元,下跌5.05%。上市首日,海底捞市值一度飙升至1039亿港元。昨日收盘时,海底捞市值跌至896.76亿港元,较前一交易日蒸发47.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97亿元)。
海底捞作为10年来香港市场第一家大型餐饮服务IPO公司,从“关爱服务到变态”到入选MBA教材,从来不缺话题。业绩的高速增长也让这家火锅企业在上市前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追捧,但高估值却让海底捞在登陆港交所后受到冷遇。
这也反映出海底捞在资本市场上的追求趋于理性,在快速扩张下,海底捞未来的成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仅仅是服务是否能支撑1000亿的市值,高速扩张,性能天花板等一系列问题,也在刚刚上市的海底捞周围挥之不去。
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成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上市后筹集的资金有60%将用于各地开店。预计今年开店数量在180 -220家。据记者统计,自2015年以来,海底捞的扩张速度日益加快。海底捞门店数量2015年为146家,2016年底为175家,2017年底增至273家,预计2018年底达到473家。海底捞的目标是2018年新开220家店,这意味着仅今年一年新开的店数就超过了海底捞成立22年以来的总数。
海底捞能否在快速扩张下继续强势,有待时间检验
曾经说过不上市,为什么又上市了?
张勇曾表示,海底捞不会上市。2014年,下步下步率先在港股上市。这一年,海底捞一直克制着对上市的态度,开始有松动的迹象。据此前报道,张勇表示,上市给海底捞上了一层保障,上市公司和社会股东的身份可以帮助海底捞解决一些困难;上市也可以促进公司的正规化。
贵人资本总裁梁源分析,港股市场进入门槛比较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上市(a股之前,很多餐饮行业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通过上市申请),不需要长时间排队。另一方面,海底捞可能会被投资者逼着尽快履行上市承诺。但业内人士也警告称,上市会给海底捞带来快速扩张资金,但也会对海底捞的业绩利润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海底捞上市之前,张勇就有过敲锣的经历。2016年7月,海底捞全资子公司、火锅料供应商怡海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海底捞控股股东张勇持有渤海35.59%的股份,是渤海国际的实际控制人;2013年至2017年,怡海国际5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底捞及其关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