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目前中国有6亿近视患者,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首位。高中生和大学生近视率已超过70%,且逐年上升,小学生近视率接近40%。
近日,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联合起草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降到38%以下,初中生降到60%以下,高中生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整体近视率和身体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追究责任。
为什么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是近几年才增加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近视率正在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8月14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第二外科区门前的视力检测科,有十几名患者在等待视力检测,其中90%是儿童。这个区的8个诊室中,专门的“儿童屈光台”门口人满为患。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儿童屈光门诊每天要接诊100多名患者,节假日忙不过来。”
在候诊室里,来自内蒙古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看电视时会前倾,看远处的物体时会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于是去医院检查。“发现可以晚,近视200度,散光50度。”黄女士说,戴眼镜不到半年,孩子的眼镜就增加了50度到300度,让她很焦虑。
“近视的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先天性因素导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相对恒定。在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不足,尤其是户外活动和学业负担过重导致的近视越来越明显。”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上海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表示,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的特点是年龄较小,近视患病率仍在上升。
近视率上升令人担忧。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玲团队发布的2015年全国视力健康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近视患病率均在70%以上,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青少年中经常发生的近视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和上升。据教育部统计,中国学生视力不佳趋势明显,小学生近视10年翻了一番。
学术压力和电子产品是罪魁祸首
中小学生近视率上升的问题不仅是近年来出现的,而且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认为是近视的重要原因。
根据最近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的数据显示,户外锻炼不达标、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等现象在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普遍存在,而且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
“大多数家长表面上说孩子的视力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实际上更倾向于牺牲孩子的一部分视力来换取成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防治科副科长何先贵说。
记者发现,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初中不应超过90分钟。原则上采取论文作业等减负措施,写入征求意见稿。
在同仁医院,山西大同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每天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几乎不出门活动。“天天提醒督促也没用。”。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儿童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对于降低近视概率更是雪上加霜。根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89.5%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中小学生都患有近视,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儿童青少年的视觉神经发育不良,长期关注电子屏幕会导致眼睛力量增加,眨眼频率降低,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周直言:“长期不加控制地使用电子产品肯定对眼睛健康不利,还会对近视的发展产生影响。”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刚性”的数据指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预防近视需要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相关部门多方联动。
“与以往的规定相比,这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明确了相关部门、学校和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儿童的眼睛和体质,非常正确。”赣东北某县教育局副局长刘桦告诉记者,在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并设定标准数据时,要考虑这个目标的可行性。如果超出可达到的范围,很容易导致数据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