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政策对农村 2019年农村有什么新政策出台?2019年全国两会农村政策解读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30 16:15:20
分享:

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完成所有议程后在北京闭幕。我们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所副所长张洪宇盘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热门话题,并分析农民朋友将从中受益。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提出了许多利好消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还讨论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许多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个新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什么要提这个说法?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所副所长张洪宇: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改革是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两会期间,代表们也对改革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认为中央政府向农村发放了巨额改革红利。在我看来,改革要牢牢抓住我们的切入点,土地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政策以及金融、保险等其他制度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

要说“一千到一万”,土改要有底线思维,包括农民的贱民利益,农村土地的贱民集体所有制,耕地数量的贱民界限。稳步前进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实现农业全面现代化,让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大多数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艺不能很好地利用,小农在对接现代农业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小农加入现代农业的第一个最佳途径是土地转让。他把土地转让给龙头企业,然后他参加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工作。通过培训、工作、服务,我觉得这是首选。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所副所长张洪宇:不要忘记,中国是一个拥有小农的大国,我们还有2.6亿普通农民。首先,我们必须保护农民的权益。

第二,我们应该着眼于如何将小农从简单的劳动提高到具有人力资本的劳动,我们需要努力培养职业农民。

第三,要实现小农的全面发展。

第四,要组织小农,对新的经营实体提出了很多要求。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驱动、组织和服务农民的最佳方式。

要实现农业的全面现代化,必须将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稳定粮食产量。

凉安世界的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餐”,有信心

关于粮食产量的话题,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都有话要说。

全国人大代表张贤胜:下一步,从科研的角度来看,重点是考虑提高质量,这对提高农产品的效率非常重要。

近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很好,逐年增加,非常稳定。为什么今天还要继续提这个词?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所副所长张洪宇:粮食确实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去年总人口13.95亿,中国人均占有粮食471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一再强调粮食安全?因为粮食是农业、农村、农民最重要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除了科技,包括耕地保护,我们明确提出了在土地和技术上储存粮食的要求,即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政策,这是策略。同时也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中国,保证产能,科技支撑,适当进口粮食的战略方针。

什么是口粮?南方的口粮是大米,北方的口粮是小麦。据我观察,每年进口不超过1000万吨,占6亿多吨总供应量的1.22%。

那么1.22%是绝对正确的,这叫我们的信心。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糖和玉米实际上是在替代我们的资源消耗,这意味着节约我们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是人心让食物在世界上变得安全。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必将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