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是哪个省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在哪个省?华西村为什么那么富裕?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9 22:31:49
分享:

世界上最好的村庄华西村在哪个省

花溪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花石镇,位于江阴市东部,花石镇西部。2001年以来,华西村通过“一分五合”的方式,帮助周边20个村庄共同发展,建成了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0340人的大型华西村,形成了青山、湖泊、公路、水路、隧道、直升机场的村庄。

花溪村有80多个著名景点,华西金塔是其标志性建筑,七层十七层,高98米。2012年,花溪村总收入524.5亿元。花溪集团是花溪村的子公司,199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大型一级乡镇企业。华西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文化示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世界第一村”。

花溪村的故事

1978年冬天,北京的每个早晨都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新华社记者在新闻稿中写道:“灰色的太阳终于煞费苦心地钻出薄雾,把它没有热量的光投射到这个巨大城市的每个角落——拥挤的建筑、狭窄的棋盘街道和爬行的人群。”

今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凤阳小刚生产队的一个破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黄脸农民在用昏暗的煤油灯。他们一个个紧张地把血红色的指纹压在一份合同上,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我宁愿坐牢杀了头,也要分田到户做合同。”这个夜晚,这个“承包制”的契约,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被载入史册。但当时全国最受高层政治家青睐的村子是江苏省花溪村,离小岗村一个省。

秘密致富。1978年12月18日,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坐在会场里,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文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当他听到邓小平同志的号召时,“我们应该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全国统一规划提出之前,可以从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入手,逐步推开。

当中央部门想允许和鼓励他们进行这样的实验时,他们立刻微笑着,情不自禁地鼓掌。这名中年男子名叫吴仁宝,时任江苏省江阴县县委书记,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从28岁开始担任花溪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到76岁,创下48年的记录,把花溪村建成“世界第一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0天,人民日报以“农民爱社会主义”为标题,对花溪村进行了高标准的报道,并分发了《西部经验说明了什么》一文。这是花溪村第二次被人民日报报道。1975年《人民日报》把花溪村树立为“农业大寨”的典型。

这一次上了头条,从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模式意义。而隐藏多年的吴仁宝的秘密,终于有机会大白于天下了。当时,吴仁宝不仅是中共十一大代表、江阴县委书记、花溪村书记,还是一个“秘密身份”:一家地下经营了近10年的村办五金厂的领导。

对吴仁宝来说,这个“秘密身份”显然更有吸引力,以至于在1980年,当他的上级想把吴仁宝调到苏州担任农业和工业部长时,吴仁宝要求他回到花溪村。1969年,担任花溪村书记近14年的吴仁宝,秘密抽调20名村民成立了一家小型五金厂。在“阶级斗争为纲”、“割断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这样的做法风险很大,这家五金厂成了村里的绝密。

“原来我们讲的是60年代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重点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张口就喊,具体不干。发展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经过实践,如果光靠农业不能致富,就应该致富,我们农民,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地方,就应该从事其他行业。”吴仁宝说,“如果我们不被允许做上面的事情呢?我们经营的五金厂是保密的,不对外开放。

领导来了怎么办?我们可以数领袖。因为上面领导不统一,有的领导说要搞经济,有的说要抓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领导来了,我就不给他看了。看什么?带工人出去,铲草,积河泥,使之轰轰烈烈。上面的领导见到他都很高兴,他就走了。我们把工人叫回来,补回损失的时间,加班。

这就是我们这样做的原因。过去,我们每天工作15个小时。现在,有8个小时和周末。那时候不一样。“就是这个无保护、鬼鬼祟祟的五金作坊,成了中国乡镇集体企业的胚胎。1978年,花溪村拥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元村”。

花溪村为什么这么有钱?

花溪村是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典型。2004年,花溪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中国西部人民的收入是中国农民的41.76倍,是城市居民的13.01倍。2009年,花溪村被选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第一村,创造了许多世界最佳和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最佳。

一点五制求发展

自2001年华西村以来,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点五制”(一点,即村企分开,新合并的16个村应规划为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应自治,由村民选举产生。五大体系:一是经济由西部管理;第二,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安排;第三,福利由西部分配;第四,村庄由西部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加上周围的16个村庄,大华西村已经形成,面积从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从2000人增加到5万多人。

以坚强的意志一起致富

吴仁宝从20世纪60年代起担任花溪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06年全村销售额突破300亿,2010年突破500亿。每个村民最低存款600-2000万元。华西村委会走上了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他们在处理积累和分配时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分配少,积累多,现金少,股份多。村办企业的职工,每月只领工资的30%,剩下的70%作为流动资金存在企业,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不是付给员工的。而是作为股份投入企业,第二年按股份分红。承包企业的超额利润分成“28”,其中20%上交村,80%由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给厂长,30%给管理人员,30%给员工,30%由企业积累。承包商的个人奖金将以股份形式作为抵押风险保留在企业中。

统一管理制度好

花溪村,原名花溪大队,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的先进典型。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普遍采用“三级所有制、队本制”的核算方法(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花溪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华西村仍在巨大压力下实行大队核算。中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